![]()
当体育赛事不再只是竞技场上的角逐,它正悄然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在江苏,一场名为"苏超"的足球盛宴,正用惊人的数据诠释着赛事经济的无限可能。据澎湃新闻报道,在首个赛季的"苏超"联赛收官后,江苏官方即对"苏超"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11月4日,江苏省政府官网公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赛事经济提振体育休闲消费的意见》,其中提及,将持续办好城市足球联赛,打造综合性顶流赛事品牌,并放大"苏超"效应,将其经验复制于其他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赛事。"苏超"自5月10日开赛至11月1日决赛,85场比赛共吸引现场观众达243.3万人次,场均2.86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22.2亿人次。其间,江苏各地不断"放大招",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使"苏超"成为文旅体商融合的嘉年华。据江苏省商务厅测算,"苏超"实现了"1元门票带动7.3元周边消费"的杠杆效应。如何借鉴"苏超"的做法和经验激发体育赛事消费潜力,《意见》也进行了部署。在拓展赛事消费场景方面,《意见》表示支持在体育场馆、体育公园、运动营地等打造一批沉浸式体育赛事消费场景,发展"电商+赛事"消费场景,延伸打造集观赛、美食、市集、互动娱乐于一体的"第二现场",同时丰富数字体育消费场景,培育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在开展赛事消费活动上,将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公园、进街区、进商圈,办好"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赛事品美食"等主题活动,支持各地举办体育消费节、体育嘉年华等促消费活动,打造"特色赛事+苏新消费"联动特色品牌,同时支持开设体育用品首店,举办首发、首秀活动,增加夜间体育培训、体育展演等供给。在体育消费惠民方面,鼓励各地放大票根经济效应,推出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积分奖励兑换等优惠措施,探索打包票务、住宿、交通、餐饮以及特色文旅项目,推出文体旅套餐,支持金融机构推出运动装备消费贷、健身课程分期等产品,联合打造"体育+"主题消费场景。同时,江苏还将完善赛事经济产业链条,包括深化"赛事+文旅"、提升"赛事+制造"、做精"赛事+服务"等。从场均近3万的观众上座率到22亿的线上观看量,苏超用实打实的数据证明了群众体育赛事的市场潜力。但当"1元撬动7.3元"的消费奇迹被写进政府文件,人们不禁要问:这种模式究竟是可复制的成功经验,还是特定条件下的偶然爆发?其他地区是否能简单照搬江苏模式,在各自的体育赛事中复制这样的消费奇迹?这或许正是苏超留给中国体育产业最值得深思的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