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的发展轨迹,始终缠绕着生存需求与市场秩序的拉扯 —— 从最初作为中年人 “最后退路”、承载着无数人就业希望的灵活选择,到如今司机数量饱和后进入存量运营的瓶颈,每一步变化都牵动着千万从业者的神经。
![]()
回溯几年前,网约车凭借低门槛、高灵活度的特点,成了不少遭遇失业、转行困境的中年人,或是急需增加收入的普通人的 “救命稻草”,不用固定坐班、时间可自由调配的模式,让它在短期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却也埋下了无序竞争的隐患。
可随着司机数量的持续激增,市场这块 “蛋糕” 再也撑不起所有人的期待,不少地方开始陆续停止派发网约车营运证,最近又有新的地区加入这一行列,将不少还想靠网约车谋生的人挡在了门外。
更让人揪心的是,即便知道没有营运证可能面临监管罚款,仍有大量人抱着 “用空闲时间接几单补贴家用” 的想法冒险尝试 —— 对他们而言,网约车不是 “可选项”,而是眼下能抓住的 “唯一出路”,可罚款的压力又像一座大山,让这份本就不稳定的收入更添了几分风险。
![]()
而在有证司机这边,委屈同样不少。他们按规定办理证件、遵守监管要求,却发现市场里充斥着大量无证司机 “抢单”,自己的单量不仅没比无证司机多,就连订单质量也常常不如对方 —— 同样是跑在路上,合规经营的成本更高,到手的收益却更少,这种 “守规矩反而吃亏” 的现实,让不少有证司机感到寒心,也忍不住抱怨:“网约车都不挣钱了,司机越来越多也不管管,老老实实办证却还是没单”
一边是无证司机的生存迫不得已,一边是有证司机的合规权益难保障,看似对立的两方,其实都是市场无序发展的受害者。
这就绕回了核心问题:网约车到底要不要管?答案显然是 “要”—— 如果放任无证司机随意进入,不仅会让有证司机的合规成本白费,也让所有司机收益得不到保障,导致 “劣币驱逐良币” 的恶性循环,更会因为司机资质不明、车辆安全无法保障,埋下乘客出行的安全隐患,长期来看,只会让整个网约车市场走向混乱。
但 “管” 绝不是简单的 “堵” 和 “罚”,对本就挣扎在生计线上的司机来说,罚款不是 “警示”,而是 “雪上加霜” 的压迫,既解决不了无证运营的根源,反而可能激化矛盾。
更关键的是,很多问题的症结其实藏在平台端。不少平台明明知道部分司机没有营运证,却为了扩大运力、抢占市场份额而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派单时有意无意向无证司机倾斜,对监管要求的整改也总是 “屡教不改”—— 平台把运营风险转嫁给司机和乘客,自己却坐收佣金,这种模式不改变,再严的罚款、再多次的停办证件,也只能治标不治本。
要让网约车市场真正规范,光靠 “罚司机”“停办证” 远远不够。一方面,监管不能搞 “一刀切”,停办证件前应该充分调研市场需求,比如根据区域出行量动态调整营运证发放数量,给想合规入行的人留一条合理的通道,同时简化办证流程、降低不必要的合规成本,让司机愿意合规、方便合规;另一方面,必须把监管重心对准平台,明确平台的审核责任和管理义务,对纵容无证司机、不合理派单的平台加大处罚力度,让平台不敢再 “钻空子”,从源头减少无序竞争。
网约车市场的规范,从来不是 “管司机” 这么简单,而是要平衡好司机的生存需求、乘客的安全需求和平台的责任边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