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4日)上午,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戴超团队成功完成山西省首例 iStent inject W小梁网微支架植入手术。在精密显微操作下,直径仅0.36毫米的钛合金支架被精准植入患者眼内小梁网,该支架穿过小梁网进入施莱姆氏管内,使前房水能克服小梁网阻力,直接流入施莱姆氏管内,实现眼压平稳下降。患者董先生也因此摆脱了长期依赖眼药水控制眼压的困扰。
![]()
微创突破:针尖支架破解“沉默致盲”难题
开角型青光眼被称为“隐匿的视力杀手”,在患者难以察觉中逐渐损害视神经与视野。其典型特征为眼压升高、前房角开放,进而导致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若未能早期干预,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甚至导致失明。
传统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目前,大量患者依赖药物控制眼压,部分患者甚至需每日使用三至四种药物才能将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身心负担沉重。
61岁的董先生便是一位长期受开角型青光眼困扰的患者。他每日需多次滴用降眼压眼药水,即便规律用药、定期复查,眼压仍时有波动,令他倍感焦虑。他既担心药物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又担心传统手术可能影响视觉质量与生活。
在全面评估董先生情况后,戴超院长提出一项创新治疗方案——采用第三代青光眼引流装置 iStent inject W,该术式是目前最为微创抗青光眼手术,手术时间短,技术熟练可能在10分钟内完成全部操作,且能最大限度保留眼球组织结构的前提下,改善房水循环,实现眼压控制。
戴超院长介绍,近年来,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发展迅速。iStent inject W 作为目前全球最小可植入医疗器械之一,充分体现了眼科手术的精细特点。该手术仅通过2.2毫米的角膜切口,借助专用推送器,将两枚直径仅0.36毫米、经肝素涂层的钛合金支架精准植入施莱姆氏管内,如同在眼内搭建“微型引流桥”,重建房水生理流出通道。这种内引流方式实现了“以最小创伤重建生理功能”的治疗目标,可有效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为青光眼患者,特别是需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
iStent inject W于2024年5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中国上市,适用于轻中度开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治疗。与传统青光眼手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
术前,戴超院长团队为董先生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详细手术方案。术中,戴超院长操作精准,通过单次推送完成支架植入,创建新的房水引流通道,有效降低小梁网及Schlemm管流出阻力,从而重建生理性房水引流路径,实现眼压控制。手术全程未破坏小梁网组织结构,最大程度保留眼部完整性,减少组织创伤与术后并发症风险。
青光眼微创手术的山西标杆:戴超团队以技术实力引领区域发展
此次山西首例iStent inject W植入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在青光眼微创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达到了新的高度。作为区域眼科诊疗的重要力量,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已建立起完整的青光眼微创诊疗体系。戴超院长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在复杂青光眼诊疗、早期诊断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持续推动着山西青光眼学科的发展进程。
自2019年起,戴超院长团队率先在山西省引进并常规开展一系列创新性青光眼手术,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引领能力。从高能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微脉冲激光睫状体光凝、微导管辅助的360度小梁切开术,到KDB刀小梁剔除术、XEN青光眼引流管植入术,再到人工虹膜植入术等前沿技术,结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等经典手术方式,构建起覆盖各类青光眼病种的完整手术体系。这些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填补了山西爱尔在青光眼治疗领域的多项空白,特别是为不同病情阶段的患者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更好地为青光眼患者实施精准施治,最大限度地减低青光眼对患者视功能的损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