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瑞银行”)涉嫌变相异地揽储的调查,将这家民营银行再次置于聚光灯下。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在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地方法人银行坚守属地揽储原则的背景下,华瑞银行仍被指通过员工“开后门”的隐蔽操作,为外地客户办理高息存款。
这一“存款后门”事件的曝光,与华瑞银行2024年年报中披露的亮眼业绩形成了鲜明对照。根据该行2025年初发布的年报数据,截至2024年末,华瑞银行总资产572.30亿元,较年初增长16%;全年营业收入20.67亿元,同比增加6.04亿元;净利润2.21亿元,同比激增314.62%。
然而,“开后门”揽储并非孤立个案。该隐蔽操作揭示了华瑞银行在高调推进“数字化智慧银行”战略背后,IT内控管理上存在裂痕,也使其长期累积的合规“痼疾”再度浮出水面。
合规“顽疾”——屡遭曝光的异地揽储
据《中国证券报》调查,华瑞银行微信小程序上的一款3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年利率为2.35%,界面明确标注“仅限上海地区客户”。然而,当记者以外地客户身份询问时,该行一位员工表示:“虽然产品界面显示仅限上海地区客户,但开户后我可以为您登记开通存款通道,届时即可购买。”
在这位工作人员引导下,身处北京的记者成功开通了账户。对方协助开通存款通道后,记者随即通过华瑞银行微信小程序完成了一笔年利率2.35%的定期存款,整个过程并未受到地域限制。报道称,此举绕开了监管对地方法人银行跨区域经营的限制,属于一种变相且更隐蔽的异地揽储行为。
事实上,华瑞银行在异地展业方面早有前科。早在2021年,该行就被曝存在更直接的异地揽储行为。据《中国科技投资》报道,记者按照“华瑞银行微银行”小程序指引,在北京成功开立电子账户并绑定当地银行卡,随即购买了该行存款产品,当时该小程序在售的一款5年期定期存款年化利率高达4.5%。
不仅负债端异地吸储,资产端的异地放贷问题也已出现。据北京商报,华瑞银行推出的“航旅贷”产品通过携程、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向上海以外地区的客户放款,借款人遍布湖南、广东、北京、山西等地,此举同样涉嫌违规跨区域经营。
从2021年公然异地展业,到2025年“暗开后门”揽储,监管部门的处罚记录为这一系列行为提供了注脚。2025年2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开出一张对华瑞银行的巨额罚单,罚没合计680.12万元。
该罚单列明的多达12项违规事由中,既有“以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也有“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问题。这意味着,华瑞银行在存款和贷款两端的违规操作均已被监管部门查实。
从被媒体曝光异地违规展业,到因“不正当吸存”等问题遭遇重罚,再到整改落实不到位屡被点名,直至再次被曝“开后门”揽储,这一连串事件凸显出该行在合规执行层面的系统性问题。公开信息显示,截至10月15日,华瑞银行年内已累计被罚没近780万元。
数字化“AB面”——高光业绩与内控裂痕
与合规层面的屡查不改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华瑞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高调宣示的“数字化”成就。
华瑞银行2024年年报表示,该行坚持“普惠化和数字化”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擦亮科技银行成色”。财务数据同样亮眼:2024年实现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大增314.62%;营业收入20.67亿元,同比增长41.31%;总资产规模达572.30亿元,较年初增长16%。
年报列举了多项数字化成果:截至2024年末,零售电子渠道个人客户数量较2023年末增长超过200% ;全年上线的风控模型数量较上年增长5倍。该行还通过了ISO/IEC 27001:202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年报称此举“标志着本行在信息安全管理领域正式接轨国际标准,将更好、更全面地维护客户数据及信息资产安全”。在技术架构方面,年报称“产品系统上线开发周期大幅下降”。
据该行2024年报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分披露,报告期内未出现任何安全通报。然而,华瑞银行在2025年接连领到的三张罚单,揭开了其数字化“A面”背后隐忧重重的另一面。监管认定的多项IT治理和数据管理违规事实,与年报中的陈述形成了对照。
数据安全方面,华瑞银行宣称通过ISO 27001认证,信息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未出现安全通报;事实是10月11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对该行罚款70万元,原因之一正是“生产环境数据安全管控不足”。
IT治理方面,华瑞银行宣称构建了敏捷交付体系,打造高效创新引擎;事实是2月8日上海监管局开出的680.12万元罚单中暴露出一项严重的IT治理缺陷——“信息科技运行和系统开发未有效分离”。
数据管理方面,华瑞银行宣称引入了CDP客户数据平台,并通过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认证;事实是6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罚款29.64万元,原因是“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
深度探问:亮眼业绩的“成色”几何?
华瑞银行2024年净利润同比飙升314.62%,这份高增长业绩是在上述合规“顽疾”和数字化B面的背景下取得的。而2025年以来监管部门接连开出的罚单,进一步拷问着该行利润含金量的真实成色。
首先是高昂的合规代价。如前所述,2025年前十个月华瑞银行被罚没近800万元(累计罚没779.76万元)。其次,在2月8日那张680.12万元罚单中,监管明确指出了两项直接影响利润核算的违规: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和违规少提减值准备。
在银行业务中,贷款五级分类是判断资产质量的基础,直接决定了减值准备(拨备)的计提规模。而少提减值准备意味着当期少提了一部分减值损失,等于减少了当期支出,从而抬高了账面净利润。
华瑞银行正呈现出战略与执行割裂的“两面性”。一方面,2024年报中数字化转型高歌猛进、业绩高速增长的“A面”;另一方面,2025年的罚单和媒体调查揭示出屡查屡犯、内控混乱的“B面”。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之一,华瑞银行仅有“一行一店”的物理网点布局,使其在获客与揽储方面面临先天压力。材料显示,该行选择的突围路径是长期游走在监管红线的灰色地带。无论是2021年曝光的异地展业、2025年被处罚的“以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还是近期曝出的员工“开后门”揽储,均属此列。
在监管对数据安全和合规管理日趋严格的当下,该行面临的资本压力也开始显现。根据华瑞银行2025年第三季度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报告,截至9月30日,该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04%和10.91%。尽管较二季度末有所回升,但对比2024年末的12.99%和11.87%,上述指标仍较年初分别下降了0.95和0.96个百分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