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近日举办的“美丽中国·绿色空间使用者行动案例交流活动”上,由武汉武珞路中学报送的《碳路先锋绿动未来——打造高质量低碳示范校园》案例引发广泛关注。该案例已被收录于《2025美丽中国·绿色空间使用者年鉴》,并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校园低碳实践,在国内平台进行交流展示。
智能回收站:从回收到教育的系统创新
由中宝绘盛(湖北)资源循环有限公司联合武汉双碳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武珞路中学东湖校区共同打造的“智能再生资源回收站”,正以科技赋能校园低碳行为,构建起一个集资源回收、科普宣传、激励互动于一体的新型校园绿色场景。
![]()
项目配备先进的数智化回收箱房,内置智能识别与称重系统,其数字化界面可以实时展示每次投放行为所对应的碳减排数据。例如,某班级累计投放1吨旧纸壳,数字化界面即显示该班级对应的0.25吨碳减排量,这种即时、可视的反馈,不仅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也软性传递绿色循环理念。
从行到知:低碳意识的内化之路
为进一步鼓励师生们积极参与校园再生资源回收活动,培养低碳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资源回收习惯,中宝绘盛为学校“量身定制”了一套激励模式。该激励模式以智能再生资源回收站记录的各班级及部门在当月回收的再生资源总重量为依据,定期在低碳荣誉榜进行排名,并给予对应奖品与表彰,如可降解垃圾袋、种子盲盒、学习用具、“碳路先锋”红旗等。通过趣味激励,进一步强化师生们的参与感、荣誉感、获得感,将低碳理念融入校园日常,使资源回收从“任务”转变为“习惯”。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完成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在行动中理解个人行为与碳减排之间的真实关联。这一过程体现了“行动育人”的理念,通过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操作、可感知的低碳实践,学生在参与中建立起对循环经济和可持续生活的认同,为校园埋下“知行合一”的绿色基因,使低碳不再是课程表里的一个主题,而成为校风校貌里最日常、最持久、最具示范力的底色。
三方协同:构建校园低碳建设新模式
该项目构建了“企业—专业机构—学校”三方联动的协作机制。中宝绘盛提供智能系统与技术支撑,武汉双碳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导入产业服务经验,学校则成为实践平台与育人场域。这一“产—学—研”协同模式,为校园低碳建设提供了系统化、可复制的实施路径。
![]()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项目形成了“校园—家庭—社区”的低碳行为扩散链。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低碳生活的触点,他们将回收习惯带入家庭,影响父母,延伸至社区,构建出低碳行为在社会层面传播的微观基础。
立足校园,辐射社会:低碳实践的示范价值
该案例在国内平台获得关注,标志着校园低碳实践正逐步成为推动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中宝绘盛与合作伙伴的探索表明,低碳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行为模式与育人方式的创新。
通过在校园阶段培养青少年的资源循环意识和低碳生活习惯,这一项目为更多学校开展低碳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当这样的实践从个别走向普及,将成为推动社会整体迈向低碳未来的坚实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