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红十字会协助将三具遗体从加沙地带转交给了以色列当局,本来大家都以为这是停火协议下常规的遗体移交流程,等着以色列方面确认身份后发布消息。
未料,以色列军方完成法医核验,结果触目惊心:此三具遗体残骸,竟并非停火协议里尚未归还的11名加沙遇难人质所有,真相令人唏嘘。
这次的遗体转交从一开始就透着点不寻常,以往哈马斯转交人质遗体时,都会提前宣布相关消息,但这次却异常低调,全程没有任何公开声明。
![]()
以色列方面拿到遗体后,也没立刻就遗骸释放一事发表评论,一时间大家都搞不清这些遗骸到底是谁的。
从顺利到生变
巴以停火协议正式生效,彼时,哈马斯迅速将20名尚存的人质悉数交出,在此之后,又渐次归还遇难俘虏的遗体,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应着这场冲突中的人道诉求。
起初,移交工作进展颇为顺遂,截至目前,累计已有17具遗体被送返,其中包含15名以色列人、1名泰国人以及1名尼泊尔人。
![]()
本来想这样的顺利局面能一直持续,直到所有遇难人质的遗体都能归乡,但后来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停火伊始,哈马斯手中扣押着总计28具人质尸体,仍有11具尚未移交,而这未移交的尸体中,还包含两名外国公民。
在此次引发争议的遗体移交前一日,即周四,哈马斯方才移交遇难人质阿米拉姆・库珀与萨哈尔・巴鲁赫的遗体,这是逾一周以来的首次移交,引发外界诸多关注。
![]()
除了这次有争议的三具残骸,哈马斯之前还转交过一具不在28名失踪者名单里的无名尸体,甚至还送回过一名在战争初期就已被找到的以色列遇难人质的部分遗骸。
毋庸置疑,此般情形令以色列方面怨愤不已,他们觉得,哈马斯仅归还部分遗骸而非完整遗体之举,已然违背了双方所达成的停火协议。
移交背后的博弈与分歧
周六的时候,哈马斯终于对此事做出了回应,他们坦言,已将身份未明的尸体移交以色列。还称本欲提供样本供以方检测,却遭其拒绝,以色列方面仅要求对尸体进行检查。
![]()
哈马斯卡桑旅对此的解释是,之所以主动移交这些尸体,是为了先发制人,防止以色列方面借此提出任何不合理的索赔。
如此看来,双方在这件事上的立场可以说是完全对立,以色列方面因为收到非人质残骸以及部分遗体而感到强烈愤慨,他们觉得哈马斯没有完全履行停火协议中关于遗体移交的义务。
而哈马斯则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出于主动沟通的意愿,却被以色列拒绝,后续的解释更像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
这次的争议暴露了停火协议中存在的明显漏洞,协议只笼统地约定了哈马斯需要归还遇难人质的遗体,但对于遗体的完整性、身份确认的具体流程等细节并没有明确规定。
这就导致双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进而引发矛盾,回顾以往巴以停火期间的遗体移交案例,双方通常都会提前沟通好遗体的身份信息,红十字会也会全程参与身份核验工作,很少出现这样大规模的身份争议。
比如2021年巴以冲突后的遗体移交,整个过程就相对顺畅,没有出现类似的分歧,这次的遗体移交争议给本就脆弱的巴以停火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
双方之间的互信本就薄弱,这样的事件无疑会进一步削弱彼此的信任,给后续11具人质遗体的移交协商增加难度。
更何况,以色列民众对哈马斯的不满情绪已经因此上升,这可能会给以色列政府带来更大的内部压力,进而影响其对巴以关系的后续决策。
国际社会目前也在密切关注此事,美国作为停火协议的斡旋方,尚未就这次的争议发表明确立场。
![]()
红十字会在这次移交中虽然起到了协调作用,但面对双方的分歧,暂时也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整体来看,这次的三具非人质残骸移交事件,看似是一次简单的流程失误,实则反映出巴以双方在停火协议执行中的深层矛盾。
![]()
哈马斯与以色列在检测提议、遗体完整性等问题上的僵持,不仅让遇难者家属的期盼落空,也让巴以局势的缓和之路变得更加坎坷。
未来,双方若想推动停火协议的顺利执行,就必须正视这些细节问题,加强沟通协商,用更务实的态度解决分歧。
否则,类似的争议还可能再次发生,巴以之间的和平进程也将面临更多阻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