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一位妈妈为了保护儿子,被马蜂蜇了60多下,生命非常危险。
在她昏迷不醒的那一周,重庆城里,一场温暖的爱心接力悄悄开始了——上百个陌生人伸出手,用热血为这位母亲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
好消息终于在11月3日传来。守在重症监护室外整整八天的彭先生,终于看到妻子第一次睁开了眼睛。
彭先生回忆说,那天下午,他们一家三口正在南山徒步。一家人正有说有笑,突然,一群马蜂从路边树丛里飞了出来。
“我走在后面拍照,侥幸躲过去了,”彭先生声音沙哑地说,“但我妻子和孩子走在前面,一下子就被马蜂围住了。”危急时刻,谭女士想都没想就把9岁的儿子护在身后,让孩子赶紧跑开,自己却被蜂群团团围住。
等彭先生冲到妻子身边时,她已经浑身红肿,痛苦得站不起来。彭先生用力扶起她,用自己的身体撑着她,一步一步往山下走。
后来,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谭女士被紧急送到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医生一看她的情况,立刻判断:“这是重度蜂蜇伤,死亡率很高,必须马上透析!”
主治医生告诉彭先生,蜂毒进入身体后,会引发全身严重反应,导致凝血出问题、肝肾功能急剧恶化、脑水肿等等危险状况。
因为谭女士的凝血功能几乎崩溃,肝脏也无法排毒,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做血浆置换和透析,清除她血液里的毒素。可这样一来,每天都需要大量血浆,成了一个大难题。
谭女士每天需要做血浆置换,算下来差不多得用2000多毫升血浆和血细胞——这相当于十几个人的献血量。医院的血很快就紧张起来。
彭先生先是在朋友圈求助,但远远不够。实在没办法,他又联系了媒体。
没想到,报道一发出来,爱心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11月3日下午,记者在重症监护室外见到了彭先生。他已经一天没睡、没吃饭,但手机却一直响个不停。
“从昨天开始,我的微信就‘炸’了,电话也没停过,”彭先生说,至少上百人联系他愿意献血。
他翻着不断刷新的消息,声音哽咽:“最大的55岁,最小的才22岁,一百多位好心人联系我……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只能谢谢大家。”
微信里,有人仔细问怎么献血,有人关心谭女士恢复得怎么样,还有人主动在网上帮忙转发求助信息。
杨女士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她之前在抖音上刷到这件事,一开始没太注意,直到新闻广泛传播,她才仔细一看,立刻决定行动。“看了照片,觉得特别心疼,就想着去献点血,能帮一点是一点。”
另一位热心市民蒋女士,是重庆市血液中心的“老熟人”。知道谭女士的情况后,她毫不犹豫地说:“这没什么好说的,是我应该做的,我直接去献血。”
![]()
像杨女士、蒋女士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直接走进献血点,签下“定向为谭女士献血”的单子。
正是这些陌生人的热心帮助,让谭女士的血浆置换顺利进行下去。他们一家不仅不用再担心血液不够,也省下了一大笔买血的费用,更让谭女士的病情出现了转机。
11月3日中午,彭先生走进ICU,轻声叫妻子。她慢慢睁开了眼睛。
![]()
“虽然眼睛还没完全睁开,但我叫她,她有反应,会眨眼。”这是谭女士住院以来第一次有意识地睁眼。彭先生说,妻子现在还不能说话,身上插满了管子,但那一刻,他觉得“一切都还有希望”。
彭先生再次哽咽:“是这些好心人给了我妻子活下去的希望。等这一切过去,我一定要一个一个地谢谢他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