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来的短剧竞争将不仅是创意点的竞争,更是IP构建能力和运营能力的竞争。
作者|张秋怡
编辑|丁宇
10月26日零点,由听花岛出品的短剧《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3》(下称《太奶奶3》)在红果平台上线,24小时红果热度值突破历史最高,可谓开播即爆。很多观众不仅连夜追完全剧,还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太奶奶3》的观看感受。
首播当天,《太奶奶3》举行了一场线下开播追剧团看片会。这是短剧行业罕见地在电影院举行看片会,剧中主演来到现场与观众进行映后互动,活动规模几乎可以对标电影首映,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与此同时,该剧的原创歌曲《太奶奶驾到》也十分火爆,占据了音乐流媒体的热播榜。截至目前,该剧热度已经突破2亿,打破红果热度值的纪录。红果上,截至发稿,《太奶奶4》的预约数是246万。
![]()
《太奶奶3》数据/微博@红果短剧app
实际上,《太奶奶3》的火爆有迹可循。
一方面,3个月前,该系列的第二部就已经是红果热力值破亿、观看量破30亿的现象级短剧,第三部正式上线之前,预约量就已超过了800万,观众的期待值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太奶奶》的内容具有延续性,第二部结尾那句“我还有新孙子”的台词留下悬念,为第三部新角色的加入做了铺垫。以至于《太奶奶3》在官宣了新角色纪家三少爷纪墨寒(陈添祥 饰)后,就已经出现热词#太奶奶3是老三的三#。
![]()
纪墨寒(陈添祥 饰)
第三季的开播也带动了第一季和第二季热度回流,两部前作目前热度均稳定在5000万以上,《太奶奶》系列也成为短剧界当之无愧的爆款IP。
某种程度上,《太奶奶》系列的成功也预示着短剧行业的发展趋势,即对短剧IP化、短剧系列化形式的探索,以及多元且有深度的内容表达所带来的长期的、持续的影响力。除《太奶奶》外,《云渺》《念念有词》《家里家外》等数十部短剧,都开始了续集的规划和开拍。从热度和口碑等多方面综合来看,今年以来,短剧的IP化链路,似乎已经跑通。
从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路径,进化为经过市场反复验证、蕴含巨大商业潜力的“基操”,这一变化标志着短剧行业正在逐步告别野蛮生长,步入精耕细作的IP运营时代。未来的短剧竞争,将不仅是创意点的竞争,更是IP构建能力和运营能力的竞争。
![]()
《太奶奶3》在延续“家庭喜剧”和群像刻画的同时,又巧妙地通过新角色的加入,为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也让“太奶奶”IP得到了持续输出。
在剧情架构上,《太奶奶3》构建了五个层层递进的单元事件:纪家老三失忆回归;灵魂人物英宝(屈刚 饰)在老年大学焕发“第二春”;容遇(李柯以 饰)的大学生活;唐家继承权争夺与纪家兄弟的情感角逐,以及关乎核心利益的“鹰眼系统”项目,导致容遇被扣留。
![]()
英宝(屈刚 饰)、容遇(李柯以 饰)
《太奶奶3》情节上的重要线索,便是新角色陈添祥饰演的纪家三少爷纪墨寒的加入。
剧中,他因遭到司机陷害而受伤,心智退化为5岁儿童,且以奥特曼造型登场,极具喜剧效果。后来恢复记忆成为科研天才和高智商教授,与前面形成反差。这种“纪家小王子”与“科研工作者”的双重身份,不仅巧妙致敬了周星驰《行运一条龙》中经典的“蛋挞王子”人设,带来充满怀旧感的笑料堆叠,更将他的事业主线与家族命运紧密挂钩,提升了剧集的内容品质。
剧中另外一位新角色是唐家养女唐瑾(孟娜 饰)的出现,她也瞬间激荡起唐家“继承人风云”与情感纠葛的新波澜,实现了纪家家族关系网的外延与重构。与此同时,唐瑾还勾连出纪家老四(吴添豪 饰)和老五(王培延 饰)之间暗戳戳的爱情“竞争”,满足了观众不同的情绪价值投射。
![]()
《太奶奶3》剧照
多线并进的剧作结构,打破了短剧过往依赖单一、强冲突主线的叙事弊端,构建出更为生动和具体的《太奶奶》IP宇宙,也让观众对于后续剧情的展开抱有强烈期待。
此外,《太奶奶3》在创作中加入了“联动”策略的创新,即通过官方“玩梗”名场面,向流行文化和爆款短剧致敬。这种创作上的微妙转变,在短剧领域中并不多见,其中的几分自嘲与解构,也让人嗅探出创作团队的自我表达。
比如,在英宝纪舜英暗恋女同学的剧情里,主创团队巧妙复刻了爆款短剧《好一个乖乖女》中的经典桥段,不仅人物造型、台词都分毫不差,就连背景音乐也用了同款,难怪在红果APP的评论区里,有观众留言称“柯淳来了都得给英宝点赞”。
![]()
《太奶奶3》《好一个乖乖女》截图
剧中也有对经典偶像剧《流星花园》的致敬,将F4与杉菜的设定融入英宝的老年大学生活中,一群老头组成的“老年F4”与一位老太太扮演的老年版“杉菜”,碰撞出极致的反差感与强烈的喜剧效果。
此外,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岳云鹏广为人知的追车名场面也在剧里被复刻,完成了戏剧性的二次发酵。这些颇具创意的致敬与联动,也使得《太奶奶3》能够激发更多年轻观众的共鸣。
不难看出,《太奶奶3》在内容上的突破与创新,暗含着创作团队的巧思,即以太奶奶和纪氏家族的故事为核心,同时在剧情中链接其他爆款短剧内容与经典影视元素,让爆款成为剧情故事的一部分,让剧更具有当下性和大众的回忆点,让IP的热度和影响力持续破圈。
![]()
从《太奶奶1》到《太奶奶3》,各项数据的不断攀升都在昭示一个事实:《太奶奶》是当下短剧市场中成功实现IP化的作品之一。
不难发现,无论是增加新角色,还是复刻名场面,《太奶奶》的故事核心始终紧密围绕着太奶奶容遇以及纪氏家族,归根结底,其IP化的实质是围绕故事核心往外拓展,做群像的加法,而不是实现主角的中心化。
![]()
《太奶奶3》海报/微博@听花岛官方微博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传统短剧中,叙事通常高度依赖男女主角间的互动,配角往往形象单薄、人设套路,最终沦为推进主角感情线或制造冲突的“工具人”。这必然决定了类似短剧很难进行IP化的开发,一方面是因为故事体量不足以支撑内容的IP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二人转”的人物关系也很难在大团圆结局的基础上继续展开。
前不久爆火出圈的《盛夏芬德拉》便是典型的例子。虽然该剧在榜单上持续霸榜,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也曾在《深情诱引》中出镜,但其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深情诱引》的衍生作品,它的热度只能作为单一作品来衡量,无法称其为IP化的产物。
![]()
《盛夏芬德拉》剧照
而《太奶奶》系列从第一季开始,就将其IP化的基底确定在“家族”这一中国社会最具凝聚力的符号之下。“重整家族荣耀”不仅是剧集的名字,亦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题,它需要家族中每一位成员的参与和成长,这样的设置,也就保证了太奶奶、英宝、纪氏重孙等人的群像故事得以被有序构建。
因此,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太奶奶》系列的演进过程,即围绕灵魂人物太奶奶容遇,逐步展开纪氏家族的群像图谱。
第一部重点叙述容遇穿越到现代后的高中生活,以及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化解家族危机,同时铺垫了容遇的事业成就。第二部老二纪言亭(王道铁 饰)老四纪景川的出场不仅让剧情变得愈发紧凑和欢乐,也进一步深化了《太奶奶》系列的群像感。
![]()
《太奶奶3》合影
到了第三部,该剧在保留容遇高光的基础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让配角们有了更为完整的故事线。他们有自己的职业追求,也有情感困惑和成长轨迹。三少爷纪墨寒以及唐澈养女唐瑾等角色,也有较为完整的人物弧光。
这种深度化的群像塑造,使得“纪氏家族”从一个虚构的戏剧符号,成长为一群在观众心中充满记忆点的立体角色。观众对短剧的追剧兴趣,已经从“嗑CP”的单一情感驱动,转变为“关心整个家族命运”的复合情感驱动。
事实证明,这种基于对群像的关注而产生的用户黏性,无疑更为牢固和持久。它为IP的持续开发提供了素材,也成为可供短剧行业参考的方法论。在坚持核心角色不动摇的前提下,群像戏中的每一位角色的背景故事都可以被深度挖掘,从而衍生出新的支线剧情,而这些新故事又能够反哺和丰富主线剧情。
这样的有序延展,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内容生态,使得IP的生命力得以生生不息。
![]()
《太奶奶》系列的成功并非孤例。今年以来,短剧行业正在迎来IP化开发的热潮。除《太奶奶》外,《云渺》《一品布衣》《夫人她专治不服》《家里家外》等数十部短剧,都开始了续集的规划和拍摄,一场从单部爆款到系列剧产出的内容升级已经开始。
其中,女频修仙赛道爆款《云渺》一马当先,已经稳稳推进到了第五季。这一结果显示出这一IP所积累的庞大粉丝基础与市场期待。而男频古装权谋类的《一品布衣》也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建立起稳定的受众圈层。
![]()
《云渺5》海报/微博@红果短剧app
除此之外,备受好评的短剧《家里家外2》,已经在上个月开机,播出在即。值得注意的是,它与《太奶奶》虽同样都是家庭题材的故事,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切入角度。
《太奶奶》以“重生穿越”的奇幻设定为外壳,其中包裹喜剧和亲情等元素,着重探讨的则是代际沟通、家庭的温情和共鸣。而《家里家外》则聚焦于婆媳关系、孩子成长、婚姻经营等更具普遍性的社会议题,以更贴近现实的笔触,引发观众的情感共振。
《家里家外》的IP化,也进一步证明了短剧IP化的模式,并非某一特定题材的专利。只要设计出能够持续引发关注与人物成长的群像的关系脉络,无论是天马行空的奇幻喜剧,还是针砭时弊的现实题材故事,都能在IP化的道路上持续深耕。
从目前几部跑通这一链路的短剧中我们不难发现,短剧IP化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条件:其一,是IP内核本身具备多季开发的“基因”,简单而言,便是开放性的世界观和一群值得深挖的群像人物。
《太奶奶》的家族振兴,《云渺》的“修仙进阶”,《家里家外》的家庭关系经营等,都为其故事的延续提供了叙事层面的空间。几部作品都成功塑造了多个人物,构建出了剧集的群像感。
![]()
《家里家外2》开机
其二,是首部作品的热度和数据需要经过市场检验,只有积累起足够规模的初始受众,才能为后续IP化的开发提供数据和口碑层面的保障。
短剧自身“短平快”的特点,恰恰与IP化开发形成天然的互补优势。其短小精悍的体量,降低了新观众的观看门槛,便于迅速传播,还能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在上一季热度未完全消退时,便宣布续集的开发计划,从而维持IP的热度。这种高效的内容迭代能力,使得短剧系列能够将因爆款而来的流量,有效地沉淀为IP存量。
当单部短剧爆款突破昙花一现的宿命成功进阶为拥有持续影响力的系列IP时,更具竞争力的内容开发范式也随之开启。它意味着更低的边际获客成本(依托前作积累的IP效应)、更强的用户黏性以及更为丰富的商业衍生可能性。
《太奶奶3》热度的持续,直观地揭示出一个事实,短剧市场的竞争已然升级,短剧的IP化将成为常规性的开发策略,如何运营IP,如何保持IP的生命力,是短剧从业者在接下来的市场周期里,需要不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