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巴黎郊外的温莎别墅里,多迪·法耶兹正陪着戴安娜参观这栋历史建筑。
![]()
谁能想到,两个月后,巴黎阿尔玛隧道的一场车祸,会让这次普通的看房成为他们生命中最后的宁静时光。
![]()
被遗忘的逝者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英伦玫瑰”的凋零时,几乎没人注意到,车祸中同时逝去的还有42岁的多迪。
![]()
手握奥斯卡影片《烈火战车》的荣耀,出身埃及富豪家族的他,本应有更多的可能,却在这场全球性的哀悼中,成了被遗忘的背景板。
![]()
这份被忽视的痛,最终都压在了他父亲穆罕默德·法耶兹的肩上。
![]()
哈罗德百货里的忏悔
每天清晨,在伦敦著名的哈罗德百货开门前,人们总能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负一层的角落里静静站立。
那里摆放着他儿子和戴安娜的遗像。相框被他擦得一尘不染,鲜花永远保持新鲜。
![]()
“我的孩子,是我错了……”这句话,他对着照片说了无数遍。
记忆总是闪回到1997年的夏天。
![]()
那时多迪兴高采烈地拿着戒指,说要和美国模特凯莉·费希尔结婚。穆罕默德只是冷冷地瞥了一眼:“一个模特,配不上我们法耶兹家。”
他派人去加州,把等待多迪的凯莉从婚房里赶走。在电话里,他严厉地告诫儿子:“别为了女人耽误正事。”
![]()
后来,他把戴安娜的照片放在多迪桌上,语气不容置疑:“去接近她,这对我们在英国的生意有帮助。”
![]()
他一心想着,只要儿子成为前王妃的伴侣,法耶兹家族就能摆脱“外来商人”的标签,获得那些一直对他们关闭的上流社会机会。
![]()
但他没有注意到,多迪看着照片时,眼中闪过的那丝别扭与为难。
执念的代价
穆罕默德太想融入英国上流社会了。
![]()
为了讨好查尔斯王子,他特意组建马球队,让多迪陪着打球;王室慈善晚宴缺少赞助时,他总是第一个递上支票。
![]()
即便如此,英国王室仍以“信仰”为由,一次次拒绝他的入籍申请。
他原以为戴安娜是打开上流社会的钥匙,却没料到这把钥匙最终开启的,是儿子的“坟墓”。
![]()
漫长的追凶路
儿子离去后,穆罕默德从不相信这只是场意外。
为了寻找证据,他花费数千万英镑聘请私家侦探,列出一长串“罪证”:司机是谁、隧道监控被动过手脚、戴安娜遗体被提前防腐...
![]()
但最终,官方给出的结论只是“司机酒后超速”。
26年的守候
在接下来的26年如一日,来到哈罗德百货的顾客们,总能看见那个拄着拐杖的身影。
![]()
他轻声对儿子说着永远说不完的话,所有的愧疚和思念,都藏在这些低语中。
![]()
这份自责太过沉重,以至于成了家中的不可以提及的话题。
他的小女儿卡米拉·法耶兹后来透露,父亲从不允许家人提起哥哥多迪的死,那场车祸,早已改变了整个家庭的轨迹。
![]()
温莎别墅
因车祸发生前那一次参观,这座城堡成为两代追爱者悲剧的印记:
当年爱德华八世为爱情放弃王位,被王室放逐至法国;后来戴安娜挣脱王室束缚勇敢追爱,却也遭到孤立。
她去世后,女王迟迟不肯返回伦敦悼念,就连是否以王妃礼遇下葬、是否让威廉王子去接遗体,王室都犹豫不决。
被娱乐化的悲剧
2023年,94岁的穆罕默德怀着对儿子的愧疚离世时,巴黎阿尔玛隧道的游客仍在拍照留念,温莎别墅也继续向打卡的游客敞开。
![]()
已经没人再提起多迪,就连穆罕默德的名字,也快要被遗忘。
戴安娜虽然还被人们挂在嘴边,但这份“记得”已经变了味。
她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她的穿搭成为时尚模板,却很少有人再提及她当年的痛苦。
![]()
上个月,她的儿媳梅根,还特意去阿尔玛隧道录制视频,镜头中她翘脚微笑,仿佛那里不是夺走两条生命的现场,只是个普通旅游景点。
尾声
风吹过隧道,仍带着当年的凉意;温莎别墅的墙壁上,似乎还残留着多迪和戴安娜的身影。
![]()
但这个世界,早已没人在意他们的死亡——
也许真正的悲剧不在于死亡本身,而在于被遗忘。
![]()
无论是被彻底遗忘的多迪,还是被娱乐化铭记的戴安娜,在这个追逐八卦的时代,他们都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非真正被理解的灵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