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日本农企盯中国!贵州菌剂技术造猪粪有机肥,成本降60%还改土质

0
分享至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前言

在贵州贞丰的养殖场里,一项将猪粪与秸秆转化为高效有机肥的本土微生物菌剂技术,正吸引日本农企的目光。

贵州大学付天岭团队历经3年研发,通过筛选地衣芽孢杆菌等本土菌种,构建“秸秆垫料+菌剂发酵”体系,使每头猪年产有机肥可供2-3亩地使用,化肥成本降低60%,同步实现养殖除臭与土壤团粒结构改良,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新范式。



土壤藏记忆?微生物是“记录员”

说句实在话,土壤微生物有“记忆”这事儿,早有人念叨过,但直到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研究出来,才算摸到了门道。

2025年11月《自然・微生物学》上的研究里,玛吉・瓦格纳教授团队和英国诺丁汉大学联手,从堪萨斯州6个地方取了土样。

东边是湿润的草原,西边靠落基山,雨被山挡了成了半干旱高原,这土的“经历”差得远呢。

他们把土里的微生物当成了“黑匣子”,先不管里面具体是啥菌,分两组养:一组天天浇水,一组故意渴着,就这么养了五个月,硬是给微生物“刻”上了深浅不一的“水分记忆”。

结果惊了:就算细菌换了几千代,这干旱记忆还能查出来

更关键的是“本土默契”。团队拿本地的甘草和外来的玉米做对比,发现甘草跟本土微生物搭班子时,抗旱能力比玉米强多了。

这道理其实简单:甘草在这儿跟微生物“一块儿过日子”好几万年,早就“心有灵犀”;玉米从美洲过来才几千年,根本“读不懂”本地微生物的“暗号”。

分子层面的发现更有意思。有一种叫烟碱胺合成酶的基因,平时帮植物吸铁——铁对植物就像咱们吃的铁剂,缺了就长不好。

干旱时还能帮着扛旱。但奇怪的是,只有当甘草遇上有干旱记忆的微生物,这基因才会“启动”。你看,植物抗不抗旱,居然得看微生物的“脸色”。



记忆不止一种?新发现扎堆冒

我跟你讲,土壤微生物的“记忆”可不是只有“抗旱”这一招,最近半年新发现能排一长串,个个都跟种地有关。

2025年8月,浙江大学团队在《科学》上揭秘:玉米叶子会释放一种叫“芳樟醇”的香气,这玩意儿居然是给土壤“写记忆”的“笔”。

玉米种得密的时候,这香气攒得多,就会喊来有益微生物扎根,还能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更神的是,这记忆能传代。下一季就算种别的作物,照样能沾光,病虫害能少10%-30%。

从另一个角度看,轮作这招,其实是在给土壤微生物“训话”。

2024年12月山东农大的研究发现,大蒜和玉米轮作30年,土里会攒下大量芽孢杆菌,这菌可是“杀菌小能手”,能挡住根腐病的病原菌。

云南农大更厉害,给娇贵的三七搞“紫苏轮作+菌剂”,2025年6月的结果显示,补苗存活率比连作田高5倍,土壤健康指数直接涨了61%。

贵州大学的付天岭教授还搞出了更接地气的发明:用本土微生物把猪粪和秸秆变成有机肥。

他说这原理就像“酿甜酒”,微生物吃秸秆当“米饭”,吃猪粪当“菜”,最后变出的有机肥,一头猪的量能供2-3亩地用,还能省500-600元化肥钱。

现在贵州、云南不少养殖户都在用,猪圈不臭了,土也变肥了。



记忆能变现?农民早尝甜头了

咱们种地最关心啥?无非是产量高、操心少。这些微生物的“老记忆”,早就开始帮农民“变现”了,而且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2025年9月,浙江森井公司搞出的“合成菌群”,直接给土壤“补记忆”。新疆昌吉的棉农试了之后说,以前浇完水土板结,现在土松得像海绵,棉花根扎得深,天干也不蔫。

数据显示,这菌剂能让土壤孔隙度提升15%-20%,化肥用量减30%-50%。吉林大学的团队更牛,2024年12月在吉林公主岭的玉米田用了菌剂,亩产直接干到1067公斤,比普通田高一大截。

有位种植大户王大哥最有发言权。

他的地以前长期用化肥,板结得厉害,玉米长不好。2024年用了微生物菌剂后,土壤明显“活”了,小麦根系比往年粗一倍,抗倒伏又抗旱,最后一亩多收了近300斤。

桥头镇的蔬菜合作社更划算,用菌剂种的西红柿,酸甜味儿足,比普通的贵30%还抢着要。

吉林通榆的辣椒户也乐坏了:用了菌剂的辣椒,提前15天上市,还能出口韩国,农药残留几乎查不出来。这背后其实是放线菌的功劳。

这菌是土壤里的“制药厂”,能产抗生素,帮作物挡病害,还能让雨后的泥土散香味儿呢。

瓦格纳教授的发现更给玉米改良指了路:既然甘草的烟碱胺合成酶基因这么管用,说不定能把它的“记忆密码”移到玉米里。

要知道,现在农业微生物产业早就值几十亿美元了,这些新发现就是给这个产业添柴火。



结语

说到底,土壤里的微生物记忆,就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种地说明书”。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才明白,顺着微生物的“记忆”来,本土植物的默契、微生物的抗旱抗病本领,都能变成作物的“防护罩”。

别再把土当死东西,它里面藏着万亿个“隐形帮手”。读懂这些微小生命的话,种地才能既省劲儿又高产,这可不是玄学,是能多打粮的硬科学。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台海观澜 | 祭奠受难者,郑丽文打响反击民进党舆论霸权第一枪

台海观澜 | 祭奠受难者,郑丽文打响反击民进党舆论霸权第一枪

经济观察报
2025-11-10 16:30:08
银行批量直售房产,释放了什么信号?

银行批量直售房产,释放了什么信号?

阿离家居
2025-11-10 02:08:20
外国观众在俄罗斯国歌奏响时拒绝起立

外国观众在俄罗斯国歌奏响时拒绝起立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0 23:16:02
官方:恩佐、阿尔瓦雷斯、朱利亚诺和莫利纳退出阿根廷大名单

官方:恩佐、阿尔瓦雷斯、朱利亚诺和莫利纳退出阿根廷大名单

懂球帝
2025-11-10 19:53:05
索尼手机已退出中国市场

索尼手机已退出中国市场

三言科技
2025-11-10 15:48:03
“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耿宝昌先生辞世,曾对“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赞不绝口

“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耿宝昌先生辞世,曾对“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赞不绝口

现代快报
2025-11-10 23:15:04
和稀泥终于引起公愤了!

和稀泥终于引起公愤了!

清书先生
2025-11-10 16:12:58
起底泉州“四维成长基地”:号称专治厌学、网瘾,动辄殴打、关小黑屋 还以公益名义拓展经营

起底泉州“四维成长基地”:号称专治厌学、网瘾,动辄殴打、关小黑屋 还以公益名义拓展经营

红星新闻
2025-11-10 19:18:22
美国人肠胃真脆弱!汪小菲的麻六记洛杉矶开店10天就关停整改,多人用餐后腹泻

美国人肠胃真脆弱!汪小菲的麻六记洛杉矶开店10天就关停整改,多人用餐后腹泻

界面新闻
2025-11-07 13:07:50
开拓者主帅:杨瀚森需要改进球场细节 属于他的机会总会到来

开拓者主帅:杨瀚森需要改进球场细节 属于他的机会总会到来

罗说NBA
2025-11-11 07:40:19
网易号平台每日辟谣公告(十一月十日)

网易号平台每日辟谣公告(十一月十日)

网易号官方平台
2025-11-10 18:00:12
广东:女子给男性剪发,穿着难以想象,网友:正经吗?

广东:女子给男性剪发,穿着难以想象,网友:正经吗?

心轩专栏
2025-11-02 21:59:42
一针见血!考辛斯给杨瀚森提出非常中肯的建议:尽是肺腑之言!

一针见血!考辛斯给杨瀚森提出非常中肯的建议:尽是肺腑之言!

田先生篮球
2025-11-10 17:45:12
俄罗斯人在公车上写骂中国人的话,但现场没人敢吭声……

俄罗斯人在公车上写骂中国人的话,但现场没人敢吭声……

麦杰逊
2025-11-10 12:28:01
最终,万科只成全了一个人

最终,万科只成全了一个人

首席人物观
2025-11-10 15:03:18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撤销机顶盒的重要消息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撤销机顶盒的重要消息

小柱解说游戏
2025-11-09 14:50:37
英国已做好准备,随时参战,它的动机是什么?

英国已做好准备,随时参战,它的动机是什么?

高博新视野
2025-11-09 17:03:08
女子发现男友脖子“草莓印”及暧昧聊天后悔婚,一审判女方返还17万元彩礼

女子发现男友脖子“草莓印”及暧昧聊天后悔婚,一审判女方返还17万元彩礼

红星新闻
2025-11-10 21:18:13
九江一架风力发电机叶片空中断裂,目击者称“玻璃纤维满天飞”,当地:正在处理

九江一架风力发电机叶片空中断裂,目击者称“玻璃纤维满天飞”,当地:正在处理

极目新闻
2025-11-10 11:38:48
祖雄兵越扒越有:男方有前科,曾琦医德很好,偷拍者身份炸裂

祖雄兵越扒越有:男方有前科,曾琦医德很好,偷拍者身份炸裂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0 22:51:59
2025-11-11 07:55:00
以茶带书 incentive-icons
以茶带书
一群坚持唯物辩证法分析事物的小伙伴,愿为中国崛起尽一份心力
2390文章数 4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小区车库沉降墙体开裂 所涉楼栋有业主未搬离:要退房

头条要闻

小区车库沉降墙体开裂 所涉楼栋有业主未搬离:要退房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买得到芯片的美国科技巨头,买不到电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家居
亲子
旅游
教育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四方食事 不过人间烟火

亲子要闻

全周期赋能中国母婴健康,八赴进博会聚焦生命早期1000天

旅游要闻

石家庄机场 为旅客搭建“冰雪游空中通道”

教育要闻

家庭教育最怕的就是甩锅式教育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