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以来,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小店镇紧紧围绕“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的禁烧工作目标,早谋划、快行动、强落实,通过精准施策、网格管理与宣传引导多管齐下,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有效途径,全力打好秋季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
精密部署,压实责任链条。9月初,镇党委、政府即召开全镇秸秆禁烧动员大会,吹响了禁烧工作的“集结号”。会议对禁烧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核心在于建立健全“疏堵结合”的工作机制。一方面,严格“堵”住焚烧源头,另一方面,积极“疏”通利用渠道,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全镇20个行政村被科学划分为若干网格,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第一责任人,包村领导、包村干部负领导责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全体机关干部下沉一线,与村干部混合编组,实行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田间地头巡逻,确保任何火情隐患都能被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
![]()
宣传先行,筑牢思想防线。禁烧成效,宣传系于一半。小店镇创新宣传形式,营造出“支持禁烧光荣,焚烧秸秆可耻”的浓厚社会氛围。累计印制发放宣传页和农户承诺书1.2万余份,组织镇村干部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文化广场,进行面对面宣讲,重点阐释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土壤结构、交通安全带来的“三大危害”,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及严厉处罚措施,引导农户自觉签订承诺书,努力实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让“不敢烧、不能烧、不想烧”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各村大喇叭每日定时播报政策法规,主要路口悬挂醒目横幅,镇村两级宣传车巡回广播,构建了立体化、无死角的宣传矩阵。
![]()
科技赋能,强化应急值守。“蓝天卫士”监控系统是禁烧工作的“千里眼”。小店镇严格执行蓝天卫士值班制度,在日常值守基础上,重点禁烧期实行专人“两班倒”模式,确保24小时监控不间断。党政办与农办履行“一岗双责”,严明值班纪律,杜绝断岗、漏岗。值班人员需详细填写《值班日志》,建立清晰的工作台账。一旦发现或接到火情通知,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迅速定位、通知村级应急队处置、根据火势协调镇消防队或上报主要领导、持续跟踪直至火情彻底扑灭并做好上报销号工作。这套高效运转的应急机制,为快速反应、有效灭火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20个行政村均成立了禁烧应急队,配备小型洒水车及灭火工具,全天候巡逻,做到防患于未然。
![]()
畅通出口,推动多元利用。解决秸秆“去处”是根治焚烧的关键。小店镇变“堵”为“疏”,大力拓展秸秆“五料化”利用渠道,特别是“饲料化”和“肥料化”,让废弃秸秆变身宝贵资源。
“饲料化”消化促增收: 积极主动对接双丰村、黄屯村、赵村、板棚村等地的养殖大户,大力推进玉米秸秆的青贮、黄贮收储工作。截至目前,通过“饲料化”途径已消化秸秆2468亩,产出优质饲料2251吨,既满足了养殖需求,又为农户增加了收入。
“肥料化”还田增地力: 广泛宣传秸秆粉碎还田的好处,以小寺村去年600余亩玉米全部还田且无一处焚烧的成功案例为样本进行推广。目前,通过“肥料化还田”已转化利用2637亩,实现还田量2942吨,有效提升了土壤有机质。
“收储运”体系保清零: 对于暂未直接利用的秸秆,建立起高效的“收储运”体系。鼓励群众将秸秆堆放至地头,由村里统一清运至指定堆放点,进行沤肥处理或集中管理。以黄屯村1200亩玉米大方为例,村外设置的集中堆放点已高效运转。目前,全镇已完成4269吨秸秆的清运与集中管理,确保了田间地头的整洁与安全。
规划调整谋长远: 着眼于源头治理,小店镇计划明年依托本镇红薯淀粉加工厂,引导农户开展大规模红薯种植,逐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从源头上减少玉米秸秆的产生量。
截至目前,全镇29022亩玉米已收获24501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小店镇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不仅守住了生态环境的底线,更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的秸秆处理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来源 汝阳县小店镇人民政府)
【编辑 滢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