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文化年爆火!俄舞团北京演出圈粉,却难掩这一致命遗憾
最近俄罗斯在文体圈的操作真是藏着不少门道。
2025年10月底,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一纸判决直接炸了锅,认定欧盟乒乓球联合会对俄罗斯运动员的禁令违规,违反了《奥林匹克宪章》里的反歧视规矩。
这事儿看着是单项赛事的裁决,实则戳破了俄罗斯被西方孤立三年多的尬处境:一边忙着自己造“平行世界”当替代,一边又眼巴巴盼着早日重返国际大舞台。
你瞅瞅,俄罗斯搞替代赛事从一开始就透着一股子没辙的劲儿。
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抬手就把它踢出了各种核心舞台:奥运会不让上,连欧洲歌唱大赛这种轻松的文化活动都给拒了。
要知道俄罗斯在奥运赛场上历来是强队,虽说总跟着兴奋剂丑闻,但奖牌数是实打实的;欧洲歌唱大赛更是攒了不少粉丝,突然被禁确实有点打脸。
为了撑门面,俄罗斯2023年5月宣布要办个“世界友谊运动会”,号称是奥运会的替代版,结果2024年底突然说无限期推迟,连句解释都没有。
后来才知道,国际奥委会早把话说死了,骂这是“将体育政治化的卑鄙企图”,还号召运动员集体抵制,这赛事自然办不下去,属实有点尴尬。
相比之下,2024年9月重启的苏联时期歌唱大赛(后来叫Intervision)倒是总算刷了点存在感。
这比赛明摆着是对标欧洲歌唱大赛,俄罗斯自己说要“促进西方以外国家的文化交流”。
虽然国际评论员看了都觉得有点雷人,直言就是场宣传活动,但架不住真拉来了23个国家的歌手。
最终越南歌手德福拿了冠军,算是给这场比赛挣了点面子。
不过尴尬的是,美国最初报名的参赛者临阵退赛了,等于给热闹的场面泼了点冷水。
我跟你讲,俄罗斯人自己也清楚这些替代品不是“正宗货”。
政治分析家安东·巴尔巴申就说,大多数俄罗斯人觉得被国际社会不公平排挤,所以这些替代赛也就是“有总比没有强”。
对老一辈人来说,这倒能勾起苏联时期的回忆,当年苏联也搞过不少国际赛事,如今算是借坡下驴搞怀旧。
普京也常把这些活动包装成“旧传统复兴”,借着这由头鼓捣爱国宣传,算是把舆论牌打明白了。
![]()
另一位分析家塔季扬娜·斯塔诺瓦娅看得更透:这些活动压根不是要取代国际赛事,而是想造个平台,让俄罗斯能和“友好国家”玩到一块儿。
说白了,就是西方不带玩,自己找个圈子凑局,既满足国内的民族情绪,又能呼应“多极化”的口号,一举两得。
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事情好像有了转机,各种“解禁信号”接连冒头,看得人眼花缭乱。
9月,国际奥委会先松了口,允许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以“中立个人身份”参加2026年米兰冬奥会,规则跟巴黎奥运会一样,当时就有32名俄白运动员靠这身份参赛了。
没过几天,国际残奥委会更干脆,直接恢复了俄白两国的会员资格,等于为他们在2026年冬残奥会上举国旗铺路。
这消息一出来,俄罗斯残奥委立马叫好,说“公正且符合体育精神”,可乌克兰那边直接炸了锅。
乌克兰体育部长瓦迪姆·古特赛特公开骂街,说投票支持解禁的人“背叛了良心和奥林匹克价值观”,还放话要考虑要不要参加那届残奥会。
紧接着10月,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又给了个“大礼包”,不仅裁定欧盟乒联的禁令违规,还在另一个案子里支持了俄罗斯雪橇运动员,撤销了国际雪橇联合会“不许中立身份参赛”的规定。
虽然暂时没让六名上述运动员立刻参赛,但路算是给趟开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游泳圈的动静。
世界泳联早就在2025年2月宣布,允许110名俄罗斯运动员以中立身份参赛,2024年的布达佩斯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27名俄罗斯选手参赛就拿了6金4银,算是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
就连被兴奋剂风波缠了好几年的花滑名将瓦利耶娃,也在2025年10月25日禁赛期满后立马现身北京冰演,明摆着要重返赛场。
但别光看热闹,这“解禁潮”其实掺着不少水分。
目前足球、高山滑雪等不少项目还在禁俄,国际残奥委会也说了,运动员能不能参赛,最终还得看各单项联合会的脸色。
就拿雪橇项目来说,仲裁法庭虽然撤了禁令,但六名运动员还是没拿到参赛资格,等于赢了官司没拿到实惠。
说白了,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接纳度还是分裂的,想全面回归还差得远。
既然西方的门没完全打开,俄罗斯干脆把目光转向了非西方国家,这路子倒走得挺实在。
![]()
2025年10月底,俄罗斯国家级舞团《科斯特洛玛》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连演两场,用舞蹈讲俄罗斯各地的生活图景,从西伯利亚的雪橇风情到伏尔加河的渔民生活,动作里全是烟火气,算是“中俄文化年”的重头戏。
现场观众反响挺热烈,散场时不少人说“没去过俄罗斯,倒看懂了俄罗斯人的日子”。
这可不是偶然操作。
9月他们还在莫斯科参加了金砖国家“世界舞蹈序曲”演出,和中、印艺术家一起跳《友谊圆舞曲》,俄罗斯文化部副部长都站台说“舞蹈是能被所有人理解的语言”。
除了舞蹈,俄罗斯还跟中国合拍电影、搞民族音乐巡演,连金砖国家的图书展都次次不落,摆明了要在非西方世界里攒人脉。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路子正好契合了俄罗斯喊的“多极化”口号。
斯塔诺瓦娅早就点透了:俄罗斯搞这些活动,本质是基于“西方衰落”的判断,想在非西方世界里建自己的文化圈子。
既能避开西方制裁,又能通过文化交流刷存在感,对国内来说,还能显得“资源用在了刀刃上”,简直是一石三鸟。
不过这路子也有局限。
毕竟非西方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和赛事规格,跟西方主导的国际舞台还是有差距。
就像有人吐槽的:“跟金砖国家跳舞再开心,也不如在欧洲歌剧院演出有分量;替代赛办得再热闹,也没奥运金牌含金量高。”
俄罗斯的文体突围战,说白了就是“两手抓”:替代赛撑面子,盼解禁求里子,向东看找路子。
但核心还是绕不开俄乌冲突,只要领土问题没解决,西方的制裁就松不了,想回奥运赛场、欧洲歌会舞台就是空谈。
那些替代赛再热闹也是自娱自乐,非西方合作再多也补不上国际核心舞台的缺口。
未来能不能回去,不看俄罗斯喊多少口号,得看战场和谈判桌的动静。
![]()
毕竟文体圈的大门,从来都是跟着政治风向转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