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0号,洛阳市民在洛阳交投官网询问地铁二期情况。
洛阳交投的回复是:
受客流强度等指标约束,目前我市申报地铁二期的条件暂不成熟。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份,就有洛阳市民在询问地铁的规划。
洛阳市发改委给予了相同的回答:
![]()
受客流强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约束,目前我市申报建设地铁的条件暂不成熟。
翻译成白话就是,洛阳地铁二期建不了了。
但依然挡不住洛阳人民,对地铁是念念不忘,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洛阳地铁。
其实洛阳算是比较幸运的城市。
在地铁申报宽松的年代里,洛阳抓住机遇,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地铁的地级市。
2016年洛阳地铁首轮规划获得批复,自此拥有了洛阳地铁1号线与2号线。
如果放在今天,像洛阳这种经济体量和人口体量的城市,想建设地铁是不可能的事儿。
洛阳地铁目前的两条线路,运营总里程约44公里。
业内的共识是,一个城市的地铁线路形成7至8条左右的网络规模时,才能支撑城市交通骨架,对整个城市交通产生实质性改善作用。
所以说洛阳地铁现在挺尴尬的。
2018年,面对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国家对修建地铁踩了刹车。
国家抬高了地铁的申报门槛。
结果是过去三年,包括2025上半年,全国再没有新增地铁的城市。
至于下一次的地铁开闸建设,不知道会是啥时候了。
毕竟修建地铁的费用,以及地铁建成后的营运费用,都高的吓人。
拿地铁建设费用来说,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建造地铁平均每公里费用约7亿元。
也就是说随便修建一条地铁,至少要花200亿元左右。
具体到每个城市造价又各不相同。
比如杭州地铁1号线,以地下为主,每公里造价约4.92亿元。
因为有地上部分,便宜一些。
北京地铁16号线,全地下,每公里造价约12亿元。
全地下的造价就贵。
这还没完,地铁建成投入运营后,需要一大笔的营运费用。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不含大修、更新),中位数为1126万元/公里。
进入大修更新期的北上广深等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则超过了1500万元/公里。
高昂的建造与运营成本,让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只能依靠政府补贴才能运转。
比如郑州地铁,运营总里程约450公里,2024年政府给郑州地铁补贴了70亿元。
这70个亿,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年代不算个啥。
但2024年,郑州全市住宅土地出让收入仅为96亿元,较2018年的峰值1271亿元下降了92.5%。
也就是说郑州市一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刚好够给郑州地铁进行一年的财政补贴。
洛阳地铁的补贴数额,我没有查到,估计也不会少。
但群众们不管这个啊,群众们对地铁的痴迷超乎想象。
在某些人的认知里,地铁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地铁是城市档次的象征。
我曾经看到一个笑话,就是某个郑州小姐姐,说上海不如郑州。
她的理由是上海地铁站太破了,而郑州地铁属于国际级。
人民群众要的是自豪感,至于算账的事儿,只有领导才会关心。
2024年8月26日,财政部、住建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通知。
《办法》中明确提出:政府投资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应当依法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加强预算约束,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
意思很明确了,以后这种没有收益或者收益不足的基础设施,地方上要少建或者不建。
以后再想打着“民生”这俩字,大手笔摆阔的,有点儿难了。
还是那句话,你不算经济账,经济就会找你算账。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