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米总裁带着“冲进前三”的PPT拜访美的时,所有人都很好奇:三巨头中,小米要挤掉谁?
答案在2024年财报揭晓后逐渐清晰,美的385亿利润的背后,是十年千亿的研发投入,格力322亿利润的背后,是超70%业务押在缩水的空调上。
差距早已写在里子,为何表面光鲜的格力,反被小米步步紧逼?曾经不可一世的空调霸主,真的到了悬崖边?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N
每天砸4383万,美的买的是什么面子?
美的用“钞能力”给所有家电企业上了一课,财报几乎挑不出毛病,净利润385亿,增长14.3%,现金流飙至605亿,创历史新高。
更惊人的是它直接甩出267亿分红,还计划回购50到100亿股票,这种财大气粗的底气,让同行羡慕不已。
但这些数字游戏,从来不是支撑美的成为家电一哥的真正底气,让它扬眉吐气的另有其事。
![]()
早在2024年,美的就直接砸下160亿搞研发,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天烧掉4383万元,十年累计投入更是突破千亿大关。
这些真金白银堆出了1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还有82个省部级科创基地,平均每三天就能抱回一座国际设计奖杯。
德国红点、iF这些顶级赛事上,美的去年抱回了126座奖杯,5000件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让技术优势看得见摸得着。
![]()
这些技术怎么来的?全靠真金白银堆出来的,研发投入就像是练肌肉,痛苦且见效慢,可一旦练成,穿上什么衣服都好看。
品牌溢价就像是穿名牌,一时风光,可脱了衣服就原形毕露,美的的全球化版图,正在把技术优势变成印钞机。
美的的海外扩张像极了下围棋,每一步落子都暗藏玄机,而海尔的破局之道,却藏在另一条赛道上。
结果就是,你的智能冰箱能精准控温,洗衣机自动识别衣料材质,这些技术突破,直接让美的的全球市场统治力牢不可破。
![]()
在马来西亚它是冰箱销量冠军,在巴西是空调霸主,在越南稳居微波炉前三甲,智能家居业务更是以2695亿年收入登顶全球。
十年千亿,每天4383万,这是一场关于未来的豪赌,美的一方面临着眼前的业绩压力,一方面坚定地投资着不确定的未来。
结果就是,海外用户一年新增210万,它的全球化布局,正在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回报和品牌尊严。
![]()
一个人的消息,为何能蒸发200亿?
如果说美的是个深蹲起跳的优等生,那曾经的学霸格力呢?它交出了一份让人看不懂的答卷。
2024年营收1891亿,同比下滑7.26%,可净利润反而涨了10.91%,到了321.85亿元,这种利润增加收入却减少的反常现象,恰恰暴露了格力如今面临的核心困境。
![]()
能够勉强支撑利润,其实是靠品牌溢价带来的,格力的一级能效1.5匹空调,官网售价2239元,比美的贵了整整680元。
但这种靠吃老本赚来的面子,又能撑多久?更危险的是,格力高达78.54%的收入来源,都押在了增长放缓的空调这一个品类上。
这就好比一个农民,把所有土地都种了玉米,万一玉米价格下跌,或者遭遇天灾,那真是夜不能寐。
![]()
格力不是没试过转型,只是结果都非常惨淡,手机业务无声熄火,智能装备营收暴跌36.68%,寄予厚望的新能源业务,占比还不到10%。
线下渠道改革也陷入泥潭,2020年启动的变革,至今没解决经销商与电商的利益冲突,空调销售额跌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格力正在被自己过去的辉煌绑架,陷入了典型的“优势诅咒”,这是最让人惋惜的地方。
格力的问题,还远不止业务单一,更深层的危机在于,这个品牌正在和董明珠本人深度绑定,风险巨大。
![]()
2025年初,网上疯传一则关于董明珠的假消息,才一天时间,格力股价就跌了3%多,市值蒸发了近200亿元。
在股市的K线图上,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六旬女人的背影,她的每一个微笑,每一次蹙眉,都牵动着千亿企业的神经。
当企业家的个人声誉和企业深度绑定,就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也是对企业家人格的认同,这是极其危险的。
![]()
更有争议的是“董明珠健康家”的招牌,当六旬总裁还在直播间创造65.4亿单日销售额时,你觉得一家千亿企业能永远靠网红CEO续命吗?
格力的渠道,也藏着巨大的泡沫,董明珠这几年经常直播带货,好几次都宣称“一天卖了好几亿”,但懂行的都知道,这销量大多是经销商批量进货。
![]()
2024年董明珠直播总共卖了200多亿元,其中70%都是经销商买的,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把厂家的库存搬到经销商仓库里”,根本没激活真正的消费市场。
反倒是让经销商压了一堆货,压力山大,这种虚假的繁荣,像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壮观,实则一推就倒。
![]()
小米的“新物种”,到底新在哪里?
屋漏偏逢连夜雨,外部的威胁也来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小米这样的新势力,正用一套完全不同的打法,从旁边杀了进来。
小米的看家本事,就是它的AIoT智能生态和超高性价比,这套打法跟传统家电企业完全不一样。
![]()
传统家电是孤立的岛屿,而小米正在构建一个大陆,它的空调、冰箱、洗衣机,不再是孤岛,而是通过AIoT连接起来。
成了一个会思考、能进化的生命体,这根本不是价格战,这是物种的更迭,买它的空调能语音控制,买它的冰箱能连手机、汽车提醒你买食材。
洗衣机还能自动根据衣服材质调模式,这种所有家电连在一起的智能体验,正好戳中了年轻人的需求。
![]()
同时,小米把“便宜好用”做到了极致,一台1.5匹的变频空调才卖1999元,比格力便宜600元,这对在乎价格的年轻人和小城市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生态和性价比这两个优势,确实让小米卖得很好,2024年,小米家电业务收入突破1041亿元,同比增长30%。
空调出货量680万台,增速50%,冰箱270万台,增速30%,正用“性价比+生态链”模式重塑竞争规则。
在生产方面的布局,更能看出小米的野心,它已经不满足于轻模式的代工,开始玩“重资产”了。
![]()
2024年,小米宣布花50亿元在武汉建智能家电工厂,主要生产空调这些核心产品,计划2025年11月就要投产。
更厉害的是,这个工厂还建了100多个实验室,专门研究测试空调压缩机、智能控制这些核心零件,以后高端产品能自己研发自己生产。
之前小米的家电大多靠别人代工,生产和质量都没法自己完全掌控,建了自己的工厂后,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也为冲击行业前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米的思路很清楚:先用生态和性价比在线上打开缺口,再靠疯狂开线下店和自己建工厂,把传统巨头围起来打。
![]()
格力和海尔的模式,在海尔这里也找到了不同的解法,它没有跟美的硬拼规模,而是走高端路线,同样撕开了增长的口子。
海尔智家去年的187亿净利润中,卡萨帝这个“家电界爱马仕”功不可没,这个品牌2024年第四季度的增速超过了30%。
为了做高端产品,卡萨帝找了14个国家的300多个设计师一起研发,针对高端用户的需求搞出了“AI之眼”系列冰箱,这个冰箱能自动识别食材。
精准控制保鲜温度,还能连手机APP给做菜建议,就靠这好体验,1.5万元以上的高端冰箱市场里,卡萨帝占了59.2%。
![]()
面对年轻人市场,海尔的Leader品牌直接跟用户沟通搞研发,年轻人想把不同衣服分开洗,它只用3周就做出了三筒洗衣机,上市第一周就有8.8万人预约。
平均每分钟就有8个人为“懒人经济”买单,这种“高端产品精准创新+年轻人产品快速响应”的研发模式,不光让产品更高级,还帮着海外市场也卖得更好。
海尔在欧洲增速12.42%,中东非洲市场更是暴涨38.25%,它的海外收入占了总营收的近一半,这么多年的海外布局总算有了大回报。
![]()
时代给所有人的必答题,你如何作答?
美的、格力、海尔、小米的故事,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它揭示了一个残酷又真实的商业法则。
在变革时代,胜负手在“里子”而非“面子”,这是一场关于长期主义战胜短期主义的生存竞赛。
美的是用今天的“里子”投入,去博明天的“面子”风光,每天砸下4383万搞研发,就是在为未来储备能量。
![]()
格力的问题,恰恰在于太在乎“面子”了,无论是高高在上的价格,还是董明珠个人IP的强势,都是在维护一种表面的光鲜。
却忽视了“里子”的打造,结果就是当市场变天时,才发现自己早已被时代甩在了身后,这是典型的“优势诅咒”。
曾经的王牌,变成了最沉重的包袱,过去的成功经验,反而成了转型的最大阻力,诺基亚和柯达,都是这样倒下的。
![]()
海尔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当正面战场太拥挤时,另辟蹊径,深耕高端和海外市场,用差异化构建自己的“里子”,同样能杀出一条血路。
小米更是代表了未来的方向,它卖的早已不是产品,而是一个生态,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是物种级的优势。
说到底,商业竞争的本质,是用今天的“里子”投入,去博明天的“面子”风光,这是所有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你的职场里,在你的行业中,你是选择守住脸面的光鲜,还是选择构筑内在的坚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最终能走多远。
![]()
未来的商场上,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永远的第二曲线开拓者,所有固守优势、拒绝变革的组织和个人,最终都会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中国家电的牌桌上,曾经的“美的、格力、海尔”格局,很可能在三年内就变成“美的、小米、海尔”,这并非危言耸听。
而是基于对商业模式、技术趋势和人性规律的理性判断,每一个身处变革时代的人,都应该从这场大戏中,读出自己的答案。
因为这不只是家电行业的故事,这是写给所有时代追赶者的警示录,也是写给所有长期主义者的赞美诗。
![]()
结语
说到底,商业竞争的本质,是用今天的“里子”投入,去博明天的“面子”风光。
未来的商场上,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永远的第二曲线开拓者。
当时代的洪流袭来,你是选择守住脸面的光鲜,还是选择构筑内在的坚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