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乌克兰防务圈炸锅了,有个叫尤里·洛米科夫斯基的大佬,就是乌克兰国际防务公司联盟“Iron”的联合创始人,接受采访时愁眉苦脸地说:“中国那边不让卖无人机零件了,他们明知道这些东西我们急着用”。
这事儿一出来,不少人纳闷:之前中国不是一直好好卖零件吗?怎么突然就卡脖子了?更关键的是,为啥乌克兰一缺这零件就慌成这样?
![]()
先搞清楚:中国到底卡了啥?乌克兰为啥这么慌?首先得说清楚,不是中国突然“针对”乌克兰。德国N-tv电视台报道里说得很明白,中国是在收紧无人机组件出口,而且重点打击那些通过波罗的海三国、波兰偷偷转卖的渠道。说白了,就是不想让民用零件被悄悄改成军用的流到战场上。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点零件吗?乌克兰不会找别人买?还真别说,这事儿还真就绕不开中国,更绕不开深圳华强北。
咱们先看组数据就明白了:俄乌战场上不管是俄军的自杀无人机,还是乌军自己改的穿越式无人机,99%的核心零件都能追到中国供应商头上。而华强北,就是这些零件的“全球总仓库”。
![]()
华强北有多牛?这里有100万级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35家专业市场,能做到“上午设计、下午打样、次日量产”的速度。对乌克兰来说,之前造无人机就靠这股劲儿:缺个无刷电机,华强北能批量供货,价格还便宜;要个飞行控制器加传感器,上午下单下午就能凑齐,当天就能搭出原型机。
更关键的是成本。之前乌克兰用华强北零件拼的无人机,几百美元就能造一架,不到西方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这才能搞出所谓的“人民无人机”生产线,靠数量堆着打消耗战。现在零件断了,你说他们能不慌吗?
再扒根源:中国为啥突然出手?真不是“偏心”很多人不知道,中国之前一直是“一碗水端平”的。商务部2024年7月发布的管制公告里写得很清楚,9月1日才开始实施新的出口管制,而且针对的是特定技术指标的无人机相关物项,不是专门卡乌克兰。
![]()
之前不管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只要是民用采购,中国企业都正常供货。毕竟这些零件本身是“两用物项”,既能装在农用无人机上撒农药,也能被改造成战场装备。中国的立场一直很明确:不向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武器,保持中立。那为啥现在收紧了?问题就出在乌克兰自己身上。之前他们指控中国“援俄”,不管中国怎么解释中立,都没用。你想换作谁,好心给你供着货,还被指着鼻子骂偏心,换谁也得规范一下吧?
而且这次管制是“一视同仁”,不是只卡乌克兰,俄罗斯也一样受影响。但为啥乌克兰反应更激烈?因为俄罗斯之前就被西方制裁,早就开始找替代渠道了,而乌克兰一直依赖华强北的廉价供应链,一下断了就抓瞎。
最后说句实在话:谁把路走窄了?答案很明显。现在乌克兰的处境,说白了就是“自作自受”。洛米科夫斯基自己也承认,现在只能找西方零件或者走弯弯绕绕的渠道,成本一下就飙上去了。之前几百美元能造的无人机,现在可能要翻好几倍价钱,打消耗战哪耗得起?
![]()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儿还暴露了一个真相:现在的国际博弈,拼的不光是军事力量,更是产业链实力。华强北之所以能影响战场走向,就是因为中国在电子元器件领域的产业链优势——全球35%的工业产值、51%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这种实力不是随便能替代的。
说句公道话,中国从来没想着用供应链“卡脖子”。要是乌克兰没天天无端指控,而是好好沟通,至于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吗?现在叫苦连天,真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把好好的路给走窄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