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块随礼+情侣表,结果酒桌上第一道菜端上来,河北小李直接愣住:这过油肉怎么是白色的?
![]()
![]()
别笑他没见过世面,把五花肉换成鸡胸肉的“低脂过油肉”如今在太原婚宴出现频率高达四成,主家要是端出传统肥油版,反倒容易被年轻人偷偷拍照发群里吐槽“油腻”。
山西婚庆协会刚发布的白皮书说得直白:新一代山西新人办酒,一半预算花在“别让宾客发胖”上,空气炸锅糖醋丸子、藤椒味平遥牛肉、清蒸定襄肉轮番登场,连汾酒都被调酒师兑成20度以内的“微醺喜露”,老人嫌淡,年轻人连干三杯还能接着跳舞。
可钱不能白花。
小李那桌坐的是新郎初中同学,五个人里四个健身教练,夹起一片鸡胸版过油肉先称重:58克,蛋白质16克,脂肪2克,数据报完才肯下筷。
隔壁大娘看直眼,嘟囔“结个婚跟做实验似的”,转头却把自己那盘经典肥油版打包——回家蒸热,香得发短视频点赞过万。
你看,同一盘菜,两代人吃出两种流量。
![]()
更魔幻的是,桌上二维码一扫,跳出Chef简介:掌勺师傅85后,法国学了七年分子料理,回国第一件事就是把莜面栲栳栳做成单人份“分子栲栳”,一口一个,馅料是麻辣牛肋条,配本地陈醋泡沫。
大爷大妈吃得眉开眼笑,只当是“手工蒸饺换了造型”,没人提“分子”俩字,账单却实实在在多出30%的厨师出场费。
说到底,山西婚宴正在上演一场“面子瘦身”运动:份子钱城乡分化,城市800起跳,农村500能搞定,可菜品单价年年涨,酒店只好把“低脂”“低糖”“可追溯”当新卖点,收着高端价,让宾客吃得毫无心理负担。
小李算过账,自己那2000块在太原属“友情顶配”,可放在上海同学婚宴只能算“人均及格线”,瞬间心理平衡——这钱花在“老醯儿”地盘,值。
散席前,新郎过来敬酒,拍着小李肩膀补刀:“下次你办酒,别学我搞低脂,胖点才喜气。
”小李瞅着手里刚打包的半份藤椒牛肉,心想:行,到时候给你上传统肥油版,一勺下去能浮三寸猪油,谁怕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