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百年长河中,崔嵬以演员、导演、编剧三重身份铸就了不朽的艺术丰碑。这位出身贫苦的山东汉子,用粗粝的表演质感和磅礴的导演气魄,在《红旗谱》《小兵张嘎》等经典作品中刻下属于时代的印记。他的艺术人生,既是一部个人奋斗史,更是一曲革命文艺工作者的精神颂歌。
![]()
崔嵬1912年生于山东诸城,童年浸透着旧社会的苦难。12岁进青岛烟厂当童工的经历,让他过早目睹底层生存的艰辛。在亲友资助下进入礼贤中学后,他因张贴革命传单被开除,辗转济南、北平、上海投身进步戏剧运动。1938年奔赴延安成为其人生转折点,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期间,他不仅锤炼了艺术技艺,更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展现出惊人的体力与组织能力——垦荒时使用特制大锄头,背炭量达普通人的三倍。这种扎根土地的实践精神,为其日后创作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
大步流星、叉腰如峙;让“细”藏在眼神——对地主冯兰池的怒视里掺着蔑视,对穷兄弟的注视里带着潮湿的温热。他饰演的朱老巩在砸钟护产场景中,将农民的悲愤与决绝演绎得撼人心魄。而朱老忠从关东返乡后的表演层次更显功力。1962年,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全国观众寄出11万张选票,崔嵬以压倒优势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影帝”。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