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前,拼多多发布“百亿减免”惠商计划,推动平台、农产区、产业带高质量发展。随后,“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电商西进”等惠农助商举措密集出台。今年1月,平台先后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商保会)、召开多场商家座谈会,3个月后推出“千亿扶持”战略,持续加码电商生态高质量建设。
一年来,优质农货加速出村进城,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商家创新活力被深层激发,新质供给、新质品牌不断涌现,成为产业带突围同质化竞争的新动能。全国商品加速流入西部地区,持续激发当地市场活力。
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表示,接下来,平台将深入推进“千亿扶持”战略,把资金用在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商家服务和促进产业升级上,专注构建用户、商家及平台的多方共赢生态。
01
从“百亿减免”到“千亿扶持”
惠商举措持续加码
去年8月,拼多多率先推出惠商计划“百亿减免”,先后推出技术服务费、推广软件服务费可退举措,持续为商家减佣降本,并通过下调店铺保证金,大幅降低中小商家的经营门槛。
同时,新质商家扶持计划也提上日程:平台投入百亿元资源大力扶持具有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新质产业带,并从产品、营销、仓储物流到供应链全方位助力产业带商家的新质转型。
为推动优质好物直连偏远地区,拼多多还同步推出“电商西进”大型普惠举措:免除西藏、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的物流中转费。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这一计划直接减轻了商家的资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率,丰富了商品种类,形成了平台与商家、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电商西进”举措推出后,发往西部的农货生鲜、日用百货等产品快递费用最高降低七成,极大地激发了商家开拓西部市场的热情。
![]()
西部地区的牧民用上了网购的发电机。 陈蕾/摄
今年4月,平台升级“百亿减免”为“千亿扶持”,3年内投入千亿资源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4月中上旬,包括“多多好特产”“100亿商家回馈计划”在内的扶持新举措也纷纷落地。
拼多多还持续加码商家权益保护,推动平台生态建设。今年1月,拼多多宣布成立商保会,并由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担任委员会主任,统筹平台各团队,全面优化商家经营体验。同期,完善内部打标机制、分析研判售后记录等改进措施密集出台,商家服务机制不断完善。
商保会成立至今,先后召开了2场商家座谈会,并在与多位商家充分交流的情况下,推出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上线违规经营预警功能、升级商家申诉机制、加码扶持高质量分商家等措施,及时回应商家关切。
从“百亿减免”到“千亿扶持”,从惠商举措到商家权益保护,1年来,拼多多重投高质量发展也体现在财报上。拼多多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企业营销费用达334亿元,同比增加近百亿元;交易服务收入470亿元,不及外界一致预期的560亿元。
对此,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李鸣涛表示,“百亿减免”“千亿扶持”等举措持续为商家经营降低成本,加码扶持商家新质转型。
02
新质农货与供给涌现
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截至目前,“百亿减免”推出1周年以来,平台已为千万商家节省了海量经营成本。仅推广软件服务费的退返就达上百亿元,为产业高质量转型创造了更多空间。
《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显示,在“多多好特产”扶持下,各地农产品加速出村进城,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时令水果销量同比增长51%、海鲜水产销量同比增长48%。比如贵州特产刺梨,尽管拥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但因为口感酸涩,一直被视作“路边杂果”。即便被制成刺梨汁,销售半径也难以突破川贵地区。在拼多多的赋能下,结合年轻人养生需求改良的刺梨汁成功走向全国,刺梨也成为贵州的百亿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平台在农研领域的重投也开花结果。在7月中旬举办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初赛中,来自全球46支参赛队伍呈现的AI种植、水培系统、生态育苗等前沿技术,有望出现在田间地头,成为助推农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
在产业带,同样的情况也在上演。数据显示,新质商家扶持计划落地1年来,晋江鞋服、佛山汉服、深圳相机等产业带新质单品持续热销,相关产品的SKU数同比增长近四成,成为产业带商家增长的新引擎。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认为,品质升级、品牌升级是产业带破解同质化竞争的重要途径。“打造产业带品牌,有助于提升商品价值、优化资源分配以及塑造消费者的文化认同,破解产业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洪勇说。
义乌小商品就是典型案例。拼多多结合消费数据,从义乌小商品中筛选出按压式冰格、微波炉加热盖等潜力产品,并引导商家进行产品更迭。在新品获得4到5倍的利润增长后,当地商家积极申请黑标授权店铺,带动义乌小商品走上品牌化的新路子。
![]()
新质供给助推义乌商家积极改造供应链、研发新质产品。
在“千亿扶持”加持下,拼多多新质供给专项团队持续深入平湖箱包、惠州月饼、威海渔具、晋江零食、佛山童装等近百个产业带,通过多多视频、店铺黑标等新工具,助力白牌商家孵化新质商品、打造新质品牌。
随着拼多多“电商西进”落地满1年,西部等偏远地区的快递成本被不断摊薄,农村电商基建不断完善。
03
从消费到就业
外溢效应凸显
受益于供给侧的一系列投入,平台的消费潜力被持续释放。今年拼多多“6·18”大促,数十个类目的销量均创新高,仅“百亿补贴‘超级加倍补’”活动的单日订单量就突破376万单,持续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李鸣涛认为,在扩内需的背景下,要通过有效供给引导或刺激消费,通过新质供给突破消费瓶颈。而增加新质供给,需要发挥网络平台尤其是电商平台的作用。
比如在云南昭通,几乎家家户户种植土豆,诞生了不少鲜切薯片企业。借助拼多多对消费需求的洞察,当地薯片品牌积极开发出折耳根、舂鸡脚、黑松露牛干巴等口味的热销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也带动了当地超1.1万户农户增产增收。拼多多数据显示,过去1年,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增长超四成,极大地满足了偏远地区的消费需求。
中国社科院大学今年1月发布的《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显示,拼多多累计创造超过5500万个就业岗位,包括平台员工、商家端直接就业、仓配物流就业以及间接产业链带动的就业。在农业端,拼多多已带动超3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助力超2000万名农业生产者参与到数字经济中。
《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还指出,拼多多旗下买菜业务成功拓展了社区就业,其仓配体系和社区自提点为妇女、中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了灵活就业和创收增收的选择。
在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会上,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表示,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还在持续,电商行业围绕新业态的竞争愈加激烈,拼多多将持续专注高质量发展,坚持消费者导向,为产业长足发展创造空间。“我们更愿意立足长远,把长期价值放在短期利益之前,扎实做好生态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普惠消费者。”陈磊说。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桑雪骐
编辑/裴莹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7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