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欧洲军工行业迎来了一场资本狂欢。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市值从年初的270亿欧元飙升至780亿欧元,市盈率高达90倍,几乎与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持平。
这股热潮不仅席卷了莱茵金属,英国的BAE系统、法国的泰雷兹、意大利的莱昂纳多等企业股价也集体暴涨,资本市场一片沸腾。
推动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地缘政治格局的剧变:乌克兰战争的持续和特朗普重返白宫,让欧洲各国对美国的安全承诺产生疑虑,纷纷加码军费。
![]()
2025年欧洲军备支出预计高达1800亿美元,较2021年翻倍,甚至首次超过美国同期军购总额。
更关键的是,北约成员国在2025年6月敲定,未来十年军费目标将从占GDP的2%提升至3.5%,另加1.5% 用于基础设施等相关领域,为军工行业提供了长期增长预期。
然而,资本市场的乐观情绪背后,欧洲军工产业却暗藏结构性危机。
![]()
尽管欧盟在2025年3月发布了《备战2030》白皮书,呼吁“欧洲军工产能必须大幅扩张”,但现实阻力重重。
产业碎片化是首要难题:欧洲各国政府长期优先采购本国军工产品,导致市场分散,企业规模远逊于美国。
例如,莱茵金属2024年营收仅100亿欧元,不到洛克希德·马丁的六分之一。
![]()
这种碎片化直接拖累了研发投入,2024年,欧洲军工研发资金仅130亿欧元,而美国高达1480亿美元,差距悬殊。此外欧洲在高端装备领域严重依赖外部供应。
国际战略研究所数据显示,2022年2月至2024年9月,欧洲三分之一的军购资金流向了美国军火商。若未来美国因自身需求暂停出口,欧洲的国防安全将面临直接威胁。
突围之路:整合、创新与战略自主
面对规模不足和外部依赖,欧洲正尝试多路径突围。
并购整合是重要手段之一:莱茵金属在2025年9月宣布收购军舰制造商Lürssen,推动产业链协同。2025年上半年,欧洲军工并购总额达23亿美元,同比暴增三分之一。
然而,各国政府对“国防命脉”企业的控制欲仍是深度合并的阻碍。例如,法德联合研发的“未来空战系统”因内讧陷入僵局,反映出政治分歧对技术合作的制约。
与此同时,欧盟通过政策工具试图扭转局面。其“欧洲防御工业战略”提出,到2030年,55%的国防采购应来自欧洲本土企业,并通过SAFE(安全行动基金) 提供1500亿欧元贷款支持军工项目。
但采购流程的官僚主义拖累了效率,企业常因政府承诺模糊而不敢扩产,导致供应链投资不足。
外媒报道截图
![]()
外媒报道截图
科技创新成为另一条突围赛道,乌克兰战争凸显了无人机和卫星的颠覆性作用,欧洲正积极培育相关企业。
目前,德国Helsing、Quantum Systems和葡萄牙Tekever三家“军工独角兽”已崭露头角,主攻无人机领域。此外,莱茵金属与美国安杜里尔合作,联合制造“梭鱼”和“狂怒”无人机,试图通过技术引进提升本土能力。
![]()
但欧洲资本市场深度不及美国,初创企业难以获得规模化资金。例如,高盛全球研究院指出,欧洲新军工企业“很难筹到大钱,更难做大做强”。
尽管如此,部分企业选择冒险先行:Nordic Air Defence等公司不等政府订单,主动研发无人机拦截器,赌未来需求。
![]()
欧洲军工的崛起不能仅靠政策补贴,更需市场力量与战略定力的结合。
一方面,应简化采购流程,鼓励跨国产能协作;另一方面,需容忍“试错文化”,支持创新企业敢于押注前沿科技。
只有将资本热潮转化为技术沉淀,欧洲才能在这场安全竞赛中掌握主动权。
信源来自:环球时报 2025-6-20 防务行业迅速崛起,欧洲股市“换岗”:军工取代奢侈品
![]()
中国国防报 2025-06-09 欧洲安全架构加速重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