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比起征信上的数字
家人的笑脸才是真的资产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
他说自己最近
做了个“叛逆”的决定:
暂缓提前还房贷
先拿手里的钱给
父母换了台新空调
带孩子去了趟一直
想去的游乐园
![]()
“以前总怕征信有一点瑕疵,怕欠银行的钱晚还一天,把自己逼得紧巴巴的,连孩子想吃顿好的都要犹豫。”他说,“直到上个月爸妈说空调老跳闸,孩子怯生生问‘什么时候能去看大熊猫’,我才突然醒过来:我守着那串‘良好征信’的数字,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好像都被“征信”这两个字绑得太久了。
总有人说“征信是第二张身份证”,可没人说,这张“身份证”的唯一作用,其实只是帮你从银行贷到钱。买房要查征信,买车要查征信,甚至办张信用卡也要查征信——可这些需求的前提,都是“你要借钱”。
如果房价不再像以前那样疯涨,你不再执着于“必须再买一套房”;如果手里的钱够花,不用靠贷款去填消费的窟窿,那征信上的那串数字,又有多少实际意义?
![]()
![]()
你带家人下馆子吃顿好的,不需要查征信;你给孩子买本绘本、给爱人买件礼物,不需要查征信;甚至你想给自己放个假,去周边小镇住两天,也根本用不上征信。真正支撑我们日子的,从来不是征信报告上的“良好”二字,而是餐桌上的热菜、家人身上的暖衣,是孩子笑着扑进你怀里时,那份实实在在的幸福。
可太多人把顺序搞反了。
为了“不逾期”,宁愿压缩家人的生活费,顿顿吃简餐;为了“保征信”,明明手里有钱能改善生活,却非要先拿去还不着急的贷款,把现金流撸得一干二净;甚至有人为了还高额利息,连父母的医药费、孩子的学费都要往后拖——最后征信保住了,可家里的温度却没了。
我们要明白:贷款是为了让生活更好,不是为了让生活为贷款服务。
如果带着债,却能让家人吃好穿暖,能满足他们小小的愿望,能在家人需要时拿出钱来,这样的“有债生活”,远比把所有钱都拿去还贷,让家人跟着委屈要好得多。毕竟征信可以修复,可家人失落的眼神、错过的陪伴,却再也补不回来了。
当然不是说要故意逾期、无视信用,而是别把征信当成生活的全部。我们努力赚钱、守护信用,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身边的人过得更舒心。
![]()
下次再为“要不要提前还贷”“要不要为了征信委屈自己”纠结时,不妨看看身边的家人:他们需要的不是你手机里那份“征信良好”的截图,而是你递过来的一杯热饮,是你说“咱们今天去吃好吃的”时,眼里的光。
毕竟生活的本质,从来不是活成一串完美的数字,而是活成家人心里那个靠谱的、能带来温暖的人。比起征信上的“无逾期”,家人的“不委屈”,才是我们最该守护的东西。
生活比征信重要,征信的唯一作用,就是贷款。
房价如果一直不涨,你也不需要再贷款了,征信也没啥用了,吃喝玩乐压根不需要贷款。
先保住家人的生活才重要,带着债有钱生活,比还贷填坑撸干了现金流,家人跟着受罪强太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