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清晨,78岁的李大爷拎着菜篮子,刚出门没两步就被一阵刺骨的冷风呛得直咳嗽。隔壁王奶奶见状忙劝:“大冷天就别逞强啦,太阳都没升起呢,慢点儿,记得系围巾!”
可是谁都没想到,一场普通的晨练,几天后变成了反复的咳嗽和呼吸不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张医生看了都摇头:“天冷时这点千万忽视不得,尤其咱们上了年纪的人,稍一疏忽。
呼吸道可就‘闹意见’了!”每到寒冬,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流感”“慢性支气管炎”等频频高发,尤其威胁中老年群体健康。
![]()
难道防护只是加衣服这么简单?为什么有些老人即使天不冷也容易犯病?到底怎样科学防治冬季呼吸道疾病,才能安然过冬?本文结合国内外权威医学共识与专家建议,梳理冬季老年人防护要点,揭示你想不到的细节。
张医生在门诊发现,每年12月至2月,老年呼吸道疾病就诊人数比平时增长了30%-50%。这背后不仅仅是天气寒冷,“免疫功能减弱”和基础疾病负担才是病灶。
呼吸道黏膜遇冷变干,防御力下降。给病毒、细菌“开了绿灯”;慢阻肺、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气道反应更敏感。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冬季并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是非冬季的2倍以上。
![]()
不仅如此,很多老人早晚坚持锻炼,但忽略了冬季室外空气质量和自身防护,清晨气温低、可吸入颗粒物高,反而加重病情。哈佛大学2022年研究表明,冬季户外锻炼未做好防风、御寒的人群,感冒与急性加重的概率增加了39.3%。
坚持科学保暖:身体与房间一起暖起来
很多人误以为围巾、帽子只需出门戴,事实上,头颈部的散热面积占据全身的30%左右。研究显示,颈部、背部保暖有助于减少呼吸道刺激和心血管事件。
室内温度不宜过低,建议维持在18-22℃,湿度40%-60%。尤其夜间和老人居住区,一定要防止贪凉或“捂汗”太过,睡前可用热水袋暖脚,但要防烫伤。
![]()
适时晒太阳,补好“天然抗生素”
冬季日照变短,维生素D水平随之下降。维生素D与免疫调节密切相关,既能增强抗病毒能力,又可缓解慢阻肺等基础病。
一项大型队列研究显示,冬季每日晒太阳≥20分钟的老年人,呼吸道感染风险降低27.8%。错峰选取早上10点到下午3点、没有严重空气污染的时段,在阳光下散步、活动,效果最佳。
![]()
饮食“护肺”,细节决定成败
老年人食欲下降、口感偏清淡,冬天爱喝热汤、吃咸菜,却容易忽略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专家建议,每天保证优质蛋白质40-50克(比如鸡蛋、豆制品、瘦肉),蔬果至少300克。保持均衡饮食、减少油炸、辛辣、过咸食品摄入,有助于维持气道黏膜健康。
你或许没注意充足水分也是隐形“屏障”。冬季感冒高发,一项数据显示,每天饮水充足的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率可下降10.9%。但要注意,少量多次、温水为宜,不要等口渴才喝。
![]()
还有一个细节,很多人不在意:每次外出回家后立即用温水清洗鼻腔和手部,有效降低病毒传播。
固定作息,晨练改时段,贴天气“出门”
建议冬季晨练不早于7点半,以中午为最佳,避免低温高湿、多雾时段。运动方式建议以慢走、太极、室内体操为主,运动前先热身,出汗及时擦干,切忌穿脱衣物过猛。
营养搭配不松懈,小动作见功夫
每日三餐避免过于油腻,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奶制品和新鲜蔬菜比例。依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周可安排2~3次深色蔬菜、1~2次海产品。除了饮食,保持房间适度通风,做好鼻腔清洁,多开窗换气,每天2次,每次10-20分钟,选择空气较好的时段。
![]()
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就医
如出现高热、咳嗽、呼吸急促或基础疾病加重等症状时,应第一时间前往专业医疗机构,由医生判断处理,切忌自行“扛一扛”或随意用药。必要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流感疫苗,根据个人情况遵医嘱执行,高危人群建议提早安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