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爷自打退休后,见到身边很多老朋友一一去世,就有些焦虑,日常沉迷于购买保健品,还追求各种运动锻炼方式。别人说哪种运动好,他就去尝试,游泳、瑜伽等很多项目都进行过。
最近几个月又开始围着小区跑步,可由于运动过于剧烈,突然心脏不舒服,倒地不起。幸运的是,有好心人发现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并紧急送医院治疗。
![]()
经过抢救,赵大爷从鬼门关被拉了回来。医生提醒他,年纪大了,心脏也不太好,以后别再跑步锻炼了。
可不跑步,要怎么维持健康呢?赵大爷有些纠结,医生告诉他,老年人日常锻炼,可以进行一些相对缓和的运动,哪怕没有运动基础,每天走路,也有利于健康和寿命。
平时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式走路,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是很好的锻炼方式,规律的行走,对于心肺功能,骨骼健康,肌肉力量等,都有益处。
![]()
而且,近些年临床研究还证实,走路时的状态,与寿命长短也是息息相关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接着往下讲。
一、寿命长的人,走路有以下4个特征
长寿之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征兆,走路时的以下四个特征,就是最常见的表现。
1.呼吸顺畅
如果中老年人在走路过程中,呼吸不受影响,仍然通畅,那说明他们的心肺功能还是比较强大的。
![]()
走路过程需要骨骼肌肉、心血管、神经以及呼吸等系统相互配合,才能协调前行。其中呼吸系统要保证气体交换顺利进行,细胞组织得到充足的氧气,呼吸频率与步调配合完美,才不会在行走时,表现出各种呼吸困难的症状。
对于心肺功能较好的中老年人,肺活量大,呼吸循环通畅,运动能力相对良好;代谢能力强,血管发生堵塞的概率小:夜间也很少出现,呼吸不畅,胸闷头疼的症状,这些都与健康有关。
![]()
老年人可以自测一下,在快步行走时,能感觉到心跳加快,身体发热微微有出汗的征兆,呼吸频率加快,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如能维持这种状态,说明心肺功能还算良好。
2.走路姿势端正稳健
很多老人走路时步履蹒跚、弯腰驼背,需要借助拐杖或其他工具,才能顺利步行,这些都能反映老人身体的健康状态。
![]()
中老年人走路时弯腰驼背,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出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走路姿势,也说明骨骼、肌肉不协调,身体的协调能力下降,疾病的折磨,更是会影响老年人的寿命。
中老年人走路步履蹒跚,需要借助工具,那可能是肌肉力量减弱、骨骼协调性平衡性变差,关节的灵活性下降,通过拄拐,能减轻腿部肌肉骨骼的压力;减轻关节的负担;降低跌倒的风险。
![]()
此外,老年人如果在走路时如醉酒状态,摇摇晃晃,像是随时能跌倒,可能是小脑平衡性出现问题;步行时小碎步,提示是脑组织神经退化,肌肉僵硬导致的帕金森。
无论是哪种病理原因,都可能使老年人的寿命大打折扣。只有那些走路姿势端正稳健的中老年人,有较强的平衡能力,关节、骨骼、肌肉之间配合协调,这些才是长寿的标准之一。
![]()
3.行走速度快
走路速度快,与老年人的预期寿命是成正比的。这可不是随便乱说的,此前在《梅奥诊所学报》有一篇论文研究中提到,研究者对超过40万人的行走速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日常行走速度快的群体,要比行走速度慢的群体,寿命超过85岁,大概平均延长超过15年。
![]()
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变化呢?《自然》子刊中,有研究发现,走路速度快的人群,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相对更长,在此后细胞分裂过程中,缩短的速度相对更慢,衰老的速度更缓。
从运动角度考虑,快走属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对于维持心肺功能十分有益,更不用说还能燃烧能量、控制体重、改善血糖血脂的异常情况;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
今年7月份《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一篇论文研究发现,走路步行速度快,不仅能够延长寿命,心血管死亡风险也会降低,癌症以及其他死亡原因也会有所下降。每天只要进行15分钟的快步走,就能降低19%的全因死亡风险。
![]()
4.每天走路步行超过7000步
步行的步数也与老人寿命的长短有关。每天坚持走路步数超过7000步,对于健康的益处更大。
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有一篇研究证实,哪怕是超过40岁的中老年群体,每天坚持多走路,他们的寿命会比不爱运动的群体,预期超过5年以上。
![]()
《JAMA》子刊上,研究人员对参受试者的行走情况,进行超过10年的随访,发现每天步行步数超过7000步,比不足七千步的人群,死亡风险最大程度能降低70%。
当然,在每日步行步数超过7000后,也并非多多益善,当步行更多时,死亡风险反而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所以每日步行步数在万步以内,且超过7000,对健康的益处性价比是最高的。
![]()
而《柳叶刀—公共卫生》上,澳大利亚的研究者,对近10年来的不行论文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发现,每日维持7000步的步行数值,能使死亡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降低,患糖尿病、痴呆、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因此,成年人无论哪个年龄段,每天7000步对于维持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除了以上4点可以作为长寿的特征外,走路时心脏不会出现闷痛、绞痛,说明心脏功能还算良好,能维持全身的血液供给,行走时不会吃力,这也可以作为长寿特征。
如果正在看文的中老年人,没有发现自身在走路时有以上长寿的特征,也不必过分担心,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用科学的方式走路,依旧能够延长寿命。
![]()
二、中老年人如何走路运动,才能更长寿?
每个年龄阶段生理状态不同,对于运动的部署和强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柳叶刀》上一篇文章,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参与者,运动步数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成年人到60岁之前,每天步行数量在8000到1万步,能最大程度降低死亡风险;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最大程度降低死亡风险,每天步行数量在6000~8000步。
而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每日步行数量,不必一开始运动。就每日就能达到此上的标准,循序渐进,在锻炼的同时,又不会产生过度疲劳。
![]()
老年人时间比较充裕,不必每日起大早进行运动,而且秋冬季,在太阳上升之前,温差度比较大,温度较低时到户外进行运动,反而会使血管收缩更更甚,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秋冬季,老年人运动时间,要在日出温度上升后进行,早起困难,可以选择,在下午太阳落山前的一两个小时活动。夏季温度过高时,要避开气温最高的阶段,不要因为过分运动而中暑。
![]()
走路运动,虽然不像场地,但最好能现在公园操场等,人相对较少的场合。一方面是这些场所植被相对较多,空气更清新,视野开阔,人流较小,安全性更高;人流较密集的道路上,老年人如果反应慢,一时不察,很容易跌倒。
另一方面,操场多设有塑胶跑道,走路运动时对下肢的冲击力相对更小,能更好地保护下肢关节肌肉。
![]()
在走路运动之前,选好合适的鞋子和衣服,鞋底厚度和弹性适宜,能支持人体足工的生理弯曲,鞋帮有一定要支撑力,不能太软。衣服不要太紧身,宽松舒适,贴身衣物最好是选择容易吸汗的棉质材料,运动过程中,身体温度上升,可以适宜减衣物,运动后出汗,要及时添衣物。
运动前要先进行准备热身运动,减少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拉伤,减少对身体的伤害,运动没必要一气呵成,也不必一蹴而就,从零开始运动的话,依据自己的身体状态,逐渐适应运动强度,量力而行。
![]()
在运动的过程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监测心率变化,心率跳动节律加快,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要立即停止运动,休息几分钟难以缓解的话,及时就医,避免心脏出问题。
![]()
另外,走路姿势也是有要求的。走路时,身体挺直在一条水平线上,腿部发力,用核心力量向前行走,在这个过程中,脚尖要与身体平行,不要歪斜,一步走稳后,再走下一步,身体不要摇晃。
总结
长寿之人在走路时,一般步履稳定、呼吸通畅,行走速度快,且每天能够行走超过7000步。老年人可以长寿之人行走的特征,与自身进行一一对照。哪怕当前无法完全达到,现在开始用正确的技巧走路运动,也能对健康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走路时有这2个表现的人,或更长寿!现在调整还来得及》人民日报2024.11.19 2.《寿命长短一测便知!4个长寿测试,达标一个可能就是“长寿候选人”》科普中国2025.6.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