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有个国际新闻挺有意思。
特朗普对印度加税施压,印度琢磨来琢磨去,最后直言中国凭着庞大市场和没法替代的产业链,成了美国霸权下的唯一例外,让美国不敢随便放肆。
![]()
为啥只有中国能让美国收敛脾气?
印度忙前忙后“抱大腿”
八月初的时候,特朗普突然放话,说要在24小时内大幅提高对印度输美商品的关税。
不光如此,他还骂印度是“死亡经济体”,说印度“漠视乌克兰人的困境”。
![]()
这通骂跟突然袭击似的,印度官员完全没准备,连个应对的法子都拿不出来,只能慌慌张张地想怎么减少经济损失。
本来想印度之前为了抱美国大腿,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怎么也能换点“真心”吧?但后来发现,那些努力压根没换来对等的对待。
之前几年,印度积极参加美日澳印的“四方安全对话”,在加沙问题上明着站队以色列,还连续好几年蹭上G7峰会的场子。
美国也给了点小甜头,比如给印度“非北约盟友”的待遇,卖武器、搞联合军演这些事也没落下。
![]()
可谁能想到,说翻脸就翻脸。
前一秒还跟“盟友”似的互动,后一秒“情分”就碎得稀巴烂。
美国这操作也太不留情面了,明摆着没把印度当真正的伙伴。
11月1日的时候,印度媒体集体出来反思,说本国在全球经济权力重新调整的时候,完全没了声音。
更扎心的是,他们还点破一个残酷真相:特朗普正用金钱和市场的力量打一场没硝烟的战争,而全世界只有中国真正握有“攻守双杠杆”,能让美国不敢放肆。
![]()
印度智库的高级研究员米希尔・夏尔马,也就是印度那边的“大儒”,还特意在美媒上发文说,中国体量太大,连特朗普都欺负不动,说不定是唯一能帮莫迪顶住美国霸凌的靠山。
这话可不是随口说的,毕竟印度自己尝够了美国的“厉害”,才会这么清醒地看中国的实力。
美国霸权玩得“隐蔽”
要弄明白这事儿的前因后果,得先看清美国霸权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以为美国靠航母和盟友就能稳住地位,其实现在它玩得更隐蔽。
![]()
一方面,用美元结算卡住各国企业的脖子,你不听话,国际上的钱就不好周转;另一方面,拿着3亿多人的消费市场当诱饵,谁不顺着它的意思来,就不让你进这个市场。
欧洲国家就是个例子,本来欧洲和中国的经贸往来挺密切的,好多生意都离不开彼此,但在美国的压力下,只能缩减合作。
很显然,欧洲就是没底气跟美国抗衡,才不得不妥协。
这种霸权逻辑,印度算是亲身体验到了,而且体验得特别深刻。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优先”成了铁规矩。
![]()
之前拜登政府给印度的制裁豁免、贸易优待,全没了踪影。
反而逼着印度开放农业市场,多买美国的能源和武器,不然就加关税。
印度在农业这些敏感领域不敢松口,毕竟关系到太多人的生计,双方谈崩了,关税战眼看着就要打起来。
更让印度寒心的还在后头,早前印巴空战,印度丢了脸,特朗普不仅不帮着说话,还两次邀请巴基斯坦军方首脑访美。
这操作等于直接打印度的脸,印度这才明白,自己压根不是美国的“盟友”,就是一枚随时能扔的棋子。
![]()
美国需要的是能制衡中国的工具,可印度连巴基斯坦都搞不定,哪还有什么利用价值?特朗普本来就爱挑软柿子捏,自然把气撒在印度身上。
之前印度跟着美国搞“印太战略”,以为能借着美国的力崛起,到头来才发现,美国的战略里根本没考虑印度的利益,就是想把它当枪使。
中国的“攻守双杠杆”有多硬?
看印度被美国拿捏得这么惨,再对比中国为啥能成为美国霸权的例外,差别真不是一般大。
核心原因就是中国手里有别人没有的硬筹码,也就是印度媒体说的“攻守双杠杆”。
![]()
先从买方角度说,中国有全球最庞大的内需市场。
不管是汽车、电子这些消费品,还是能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都是全球企业抢着要进的地方。
2023年的时候,中国对美进口就有数千亿美元,好多美国企业超过三成的海外营收都来自中国。
美国要是敢对中国下狠手,首先疼的是自己的企业和就业,这就是“买不买”的话语权。
这种话语权不是凭空来的,是靠庞大的市场体量撑起来的,美国再横,也不能不顾自己企业的死活。
![]()
再从卖方层面看,中国的产业链根本没法替代。
经过几十年的布局,从基础原材料到高端制造,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小到手机零件,大到新能源设备,都能高效稳定地生产。
全球多数国家的生产都和中国的供应链绑在一起,之前美国想推动“脱钩”,结果其他国家要么配套不全,要么成本太高,根本接不住。
这就是“卖不卖”的主动权,你不用我的产业链,生产就没法正常推进,美国再想施压,也得考虑这层影响。
![]()
一买一卖之间,攻守的形势就很清楚了。
美国想搞贸易施压,中国能通过减少采购反击;想卡供应链的脖子,中国有停供的制衡办法。
这种实力,不是靠嘴硬来的,是实打实的发展积累。
就像印度学者夏尔马说的,中国能继续和俄罗斯合作,还能拿到印度没有的“豁免权”,本质就是体量和实力撑起来的。
再看印度的困境,就更明白硬实力有多重要。
2023年印度GDP突破3.5万亿美元,看着不少,但市场开放度不够,还有不少贸易壁垒,对美国企业的吸引力远不如中国,根本形成不了买方威慑。
![]()
产业链更要命,虽然想搞制造业,但大多是中低端组装,核心芯片、高端零件都得靠进口,连“卖不卖”的话语权都没有。
没有硬筹码,自然只能任人拿捏。
印度之前想“左右逢源”,既抱美国大腿又不想得罪俄罗斯,可特朗普根本不吃这一套,直接压缩它的外交空间。
无奈之下,莫迪不得不转向,去参加上合峰会,还邀请普京到访,说白了就是被美国逼得没办法了。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刘宗义说得很透彻,印度这是战略误判,以为学中国对美强硬就行,却忘了中印的实力差距。
![]()
而且它投机的本性改不了,之前在上合组织里还阻挠关键决议,现在想抱中国大腿,更多是想拿我们当向美国施压的筹码。
并非明智之举,毕竟实力差距摆在那儿,靠投机换不来真正的底气。
如此看来,国际社会从来都是实力说话。
美国的霸权能欺负得了印度、拿捏得住欧洲,却在中国面前收敛锋芒,不是因为它良心发现,而是因为我们有让它忌惮的实力。
![]()
根据IMF2025年的数据,金砖国家的综合GDP已经超过G7,这背后正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硬实力的崛起。
印度媒体的集体反思,其实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想在霸权面前保住尊严,靠依附、讨好根本没用,关键得自己有料。
中国的破局之路已经证明,只有坚持发展,把市场做大连、把产业链做完整,手里有了“买不买”和“卖不卖”的话语权,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现在再看特朗普对印度的霸凌,还有印度学者那句“全世界只有中国让美国不敢放肆”,真是感慨万千。
![]()
这不是什么吹捧,而是实力换来的现实。
未来的世界格局里,能打破霸权逻辑的,从来不是妥协退让,而是像中国这样,靠自身硬实力站稳脚跟的国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