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时分,小区广场上总能看到老陈和几位老友坐在一起,喝着小酒、侃着天。他总说:“每天喝点酒,活血还助眠,这点‘小毛病’不算啥。”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手指关节隐隐作痛,连翻报纸都觉得难受。
![]()
邻居大妈听说后,惊呼:“会不会是喝酒喝出来的?”老陈将信将疑,悄悄去医院检查。医生问他是否常感到胃部、脚背和腰部也疼痛,并耐心解释:“这几个地方疼,往往和长期饮酒有关,别大意了。”这一席话让老陈整整一夜没睡好。
越来越多研究指出,饮酒量虽因人而异,但每年中国因酒精相关疾病导致死亡人数超过63万,居世界前列。可惜很多人还以为“微醺有益”,却忽视了“隐匿的危险信号”已经敲响。爱喝酒的你,若身体这4个部位经常疼,可能正是健康敲响警钟的时候。
是不是只有酒量大的人才会这样?许多细节,其实超出你想象,特别是第4点,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反而还当“小毛病”拖着不治。
喝酒引起的“隐痛”,究竟好发在哪些地方?这些疼痛背后隐藏了哪些健康危机?真到必须要戒酒的地步了吗?
![]()
不少人觉得酒精能缓解压力、活络筋骨,但其实,酒精对身体的多器官系统都有潜移默化的损伤。权威数据显示,饮酒与肝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慢性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中国疾控中心联合《柳叶刀》杂志分析显示,每日摄入超过25克酒精(约2两白酒)的人,其肝功能异常风险升高23%,痛风风险增加21%,胃痛与胰腺疼痛风险增加18%。
酒精进入人体后,最先伤及的是肝脏,这是“解酒”的主阵地。长此以往,肝细胞损伤,会诱发肝区隐痛、右上腹不适。
酒精分解产物乙醛,还是引发胃黏膜损伤、溃疡甚至消化道穿孔的“元凶”;它还能促使尿酸升高,导致关节疼痛,尤其是大脚趾等部位。而神经系统也难以幸免,长期饮酒可导致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痛、刺痛。
![]()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长期饮酒者下肢关节痛、胃区痛及腰部钝痛的检出率较非饮酒人群高出1.68倍,而这些表现多在日常生活中被误解为“劳累”或“风湿”。
肝区隐痛,肝细胞可能在“求救”
肝脏位于右上腹,长期乙醇刺激下,肝细胞受损,易表现为右上腹隐疼或胀痛、乏力、恶心。部分人还可能出现黄疸、食欲减退。
“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往往就是这么一步步发展的,尤其中老年饮酒者,应对肝区不适引起足够重视。
![]()
胃部及上腹疼痛,胃黏膜“穿了个洞”
不少人饮酒后觉得胃疼、灼热、反酸,这是酒精损伤胃黏膜所致,久之易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消化道出血。全国胃肠病流调数据显示,长期饮酒者消化性溃疡患病率较不饮酒人群高23.4%。
手指关节、脚背疼,可能是“痛风”找上门
酒精促进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尿酸升高,诱发痛风。典型表现为大脚趾或手指关节红肿、剧烈刺痛,常在夜深时突发。风湿免疫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痛风患者中有近58%有饮酒史。
![]()
腰背部疼痛,肾脏或胰腺“暗喊疼”
酒精长期刺激肾脏,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导致腰胀腰痛。部分人还会合并胰腺炎,表现为腰腹剧烈疼痛。有数据显示,中国男性因“酒精性急性胰腺炎”住院的发病比率逐年增加,且在40-65岁人群最为集中。如果腰背部疼痛伴有消化道异常或发热,应及时就诊。
警示并非绝对“戒断”,而是科学管理饮酒和生活习惯:
立即减量甚至戒酒。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已出现上述疼痛者,尤其应明确“戒酒”重要性。
监测健康状况。主动做肝功能、肾功能、尿酸、腹部超声等检查,便于早发现问题。
饮食调理,保护肝肾。多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富含B族维生素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豆类、坚果、深色蔬菜等。
![]()
规律作息与锻炼。适量运动,如快走、太极等,有利改善血循环,促进代谢,为身体“解压”。
如有明显疼痛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服药或拖延治疗,避免“小问题拖成大疾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