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从地图上看,韩国和新加坡的相似之处远超我们的想象。一个在东北亚,一个在东南亚,都是那种让人一眨眼就能错过的"袖珍型"国家。资源?基本没有。地缘环境?都挺复杂。
但就是这两个看似"先天不足"的国家,硬是在全球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这次韩新建交50周年之际,两国领导人坐到一起,签了个"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外加数字、文化体育、绿色及数字海运航线、人事行政等4项谅解备忘录。
![]()
表面上看是例行外交动作,但往深了琢磨,这事透着点意思,两个靠"脑子吃饭"的国家,正在抱团取暖。
李在明在会上说表示,两国都是小地方、没资源,但靠着人才和开放贸易活下来了。这话听着朴素,却道出了小国的生存法则:既然硬件拼不过,那就拼软件。黄循财接话也很有意思,他提到两国"克服重重困难才走到今天",这潜台词其实是在说,彼此懂得对方的不容易。
![]()
说起黄循财这个人,他的履历挺能说明新加坡的政治传承逻辑。1972年生人,美国名校毕业回来,2005年就当了李显龙的首席秘书。去年5月接棒,成为新加坡第四任总理。
他的前任李显龙执政20年,而李显龙的父亲李光耀更是掌舵31年的"国父"级人物。这种"师徒传承"式的政治文化,在新加坡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早早物色接班人,长期培养,确保政策延续性。
![]()
11月2日,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举行联合记者会
从军事到牛肉:务实合作的另一面
翻看这次联合声明的内容清单,你会发现韩新两国的合作思路相当务实,既有高大上的国防安全、尖端技术,也有接地气的济州岛牛肉猪肉出口。这种"上下通吃"的合作模式,其实挺符合小国的行事风格:什么能赚钱、什么能保命,就抓什么。
国防领域的合作尤其值得关注。李在明明确提到,韩国愿意在新加坡国防物资多元化进程中"积极参与并提供支持"。
这两年韩国军工出口势头很猛,从坦克到火炮,在国际市场上颇有竞争力。而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军事强国,向来注重武器来源多元化,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两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
能源转型方面的合作也挺有意思,黄循财提到要在氨、氢等清洁能源及核能技术领域合作。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能源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对清洁能源的渴求可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韩国这些年在核电技术上积累不少,双方在这块找到了契合点。
不过,这次合作最聪明的地方在于"绿色及数字海运航线"这个概念。
韩国釜山港和新加坡港都是全球重要的航运枢纽,两国联手打造智能化、绿色化的航线,既能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抢占先机。
毕竟现在各国都在讲"供应链韧性",谁能提前布局,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
从这次会谈能看出来,小国的外交哲学其实就是:找和自己情况相似的伙伴,在细分领域深耕,用专业能力换取生存空间。韩新两国都没有大国的资源和体量,但都有一套成熟的发展模式。
李在明在马来西亚"韩-东盟首脑会议"上得到黄循财的支持,这次又借建交50周年的契机深化合作,说白了就是在区域内编织自己的"朋友圈"。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韩国和新加坡的选择给其他小国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既然改变不了大环境,那就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