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成都首届“美在武侯”青少年生命美育音乐艺术节框架下的美育活动“金色的秋天”音乐·多维艺术表达美育工作坊,在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成功举办。
本场活动根据小学阶段的孩子美育的特点,在蓉城的深秋,围绕秋天的审美意象展开,通过“绘秋-听秋-诵秋-舞秋-唱秋” 多维艺术路径的设计,带领孩子们走进秋天的不同画卷,在诗、画、乐、舞的多维艺术天地中,感受丰沛浩瀚的美,表达内心的生命情感。
![]()
活动开始,美育学者、主持人马毅老师说: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是想象力丰富、感知敏锐、发展形象思维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美育育人的特点就是通过多维度的艺术浸润,引导孩子们感受美、体验美、认识美。这是本场活动策划的宗旨。
活动在“绘秋”中拉开序幕。孩子们在川音附小老师指导下用画笔捕捉眼中的秋天,稚嫩的线条与绚烂的色彩交织间,灵动的秋景跃然纸上。孩子们通过画画表达对秋天最真挚的感知,通过画画,渐渐沉浸在“秋天”里。
![]()
![]()
接下来,“在音乐中的想象”环节,大家闭上双眼,在老师的引领下,跟随音符进入静谧的秋日,大家伸展手臂,想象自己是一片秋天的树叶,感受秋风,拥抱阳光,在森林中飘摇轻舞。“我看见那棵金黄的银杏树了!”,现场一位小朋友激动地说。
“听秋”则是跟随音乐体验秋天的不同审美意象。《庆丰收》里有金色麦浪和硕果累累、《彩云追月》是秋天的晚霞,明月与彩霞的追逐,《四季·秋》里是深秋狩猎的场景、《龙拳》则敲击出少年的昂扬与秋的壮阔。
![]()
![]()
![]()
随即,美育学者马毅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美,用有趣的音乐美育小游戏,浅显易懂让大家理解了深奥的美学理论。
然后,在“音乐中的审美活动”的环节,带领大家在艺术活动中创造美,观众和川音附小的小同学在现场小提琴的伴奏下朗诵秋天的诗;在舞蹈小演员的演示带领下,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达秋天的昆虫、金色的麦浪、丰收的喜悦。现场欢声笑语,掌声不断。最后,全场观众一起温馨合唱《送别》,为活动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
![]()
![]()
![]()
![]()
![]()
![]()
“金色的秋天”音乐·多维艺术表达美育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场精彩纷呈的青少年美育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对新时代美育理念的深刻诠释与成功探索。它超越了单一的艺术技能展示,构建了一个多维、互动、沉浸式的美育场域,其深层价值在于对美育本质的回归与升华,以及对青少年全面成长路径的积极构建。
![]()
从“术”到“道”的生命浸润是本次艺术节的核心,清晰地呈现并实践了以美育人的核心理念,实现了从艺术教育到生命美育的三大升华:
第一,从“单向传授”到“多维浸润”:激活全感官审美通道。活动精心设计的“绘秋、听秋、诵秋、舞秋、唱秋”环节,打破了传统艺术教育中常有的门类壁垒。它不再是孤立地学习绘画技巧或歌唱发声,而是将诗、画、乐、舞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围绕“秋”之意象的完整审美情境。这种多感官、跨艺术的“浸润式”体验,顺应了儿童以形象思维和整体感知为主的心理特点,让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看、可听、可舞、可诵的鲜活存在,从而深度激活了孩子们的感知力与想象力。
第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彰显“意象世界”的生成。活动深刻践行了“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美学思想。美育学者马毅老师的“美育小课堂”点明了关键:美并非外在的、等待被发现的现成之物,而是源于“情景交融”中创造出的新的“生命情感”,是主客观统一的“意象世界”。活动中,孩子们在《月光》曲中即兴作画写诗,跟随音乐用身体舞动秋日意象,这正是将外部秋景内化为个人情感,再通过艺术形式进行外化表达的创造过程。美育的终极目的在此凸显: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技艺,而是启迪每个生命个体发现、感受并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的美。
第三,从“技能培养”到“人格涵养”:指向生命的完整与丰盈。艺术节最终落脚于“生命美育”。武侯区关工委王力平主任的深情寄语点明了宗旨:“美育的终极目的,不在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滋养一个个懂得生活、珍爱生命、精神丰盈的未来公民。” 活动通过集体朗诵、合唱、互动舞蹈等环节,强调了分享与合作,让美的体验从个人延展至群体,潜移默化地涵养着孩子们的共情能力、协作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正是美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功能的体现,旨在通过美的熏陶,塑造青少年丰盈的内心世界、温润的品格力量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悟。
![]()
对青少年个体而言:它提供了一次高质量的美育实践,如同一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向更广阔精神世界的一扇窗。在多元艺术的体验与创造中,他们的情感得以抒发,心灵得到滋养,审美的“高度”在“致美”的体验中自然拔高,这为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温度、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了重要的精神底色。
对学校教育而言:此次活动是“校地合作”的成功典范,为小学阶段的美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经典案例”。它展示了如何将美育从一门课程提升为一种弥漫在校园生活中的教育氛围,实现了“美育浸润学校”的目标,为探索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提供了生动范本。
对社会发展而言:艺术节汇聚了政府部门、专业院校、学术机构、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形成了推动美育发展的强大合力。持续举办“美在武侯”系列美育活动,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美、追求美的良好氛围,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与人文关怀,真正实现“美育服务社会”的愿景。
总之,在这个金色的秋天,“美在武侯”成都首届青少年生命美育音乐艺术节以其深刻的理念、创新的形式和温暖的实践,深刻表明:美,是照亮少年成长之路的明灯,是润泽生命成长的清泉。它成功地将美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这粒种子关乎感知、关乎创造、关乎对生命的热爱。当美育真正回归其育人本质,它便超越了艺术的范畴,成为塑造美好心灵、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力量。生命,必将在美中闪耀得更加璀璨。
据悉,担任本次美育活动的音乐专家崔红霞、包天天、罗愫,皆为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优秀演奏家,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也派出了由尹婉鑫,孙垚,张爽,何音知、欧倩等艺术专业指导老师组成的团队,在主办方美育专家团队的悉心辅导下完成了此次校地合作的经典美育案例,真正做到美育浸润学校、美育服务社会。
艺术节主办方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武侯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及成都市武侯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高度重视本次艺术节,三个主办方领导皆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四川音乐学院西南音乐研究中心、四川音乐学院美育学院协办,由中共成都市武侯区文艺行业委员会、中欧国际音乐艺术交流协会、武侯区音乐家协会、武侯区中法蓝色鸢尾音乐中心提供支持,并由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省高校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及川音教育提供学术支持。
未来,武侯区将继续推进“美在武侯”系列美育活动,以艺术点亮童年,让美育浸润生命。
在这个金色的秋天,美的种子已悄悄播撒在每一个孩子心中。
生命在美中闪耀。
美是路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