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记煎饼在纬一路开了分店,离我住的不远,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
坏消息是分店对过原本有家高群生胡辣汤,关门了。
仿佛自从济郑高铁开通,许多河南胡辣汤的店就被运了过来,每家店大概两三节车厢大小,多为连锁,有的品牌之前听说过,有的则闻所未闻。名气最大的有两家,店名即人名:一是方中山,二为高群生。方中山胡辣汤起源郑州,口味重,辣入骨髓,我在郑州喝过几次,济南的连锁店和郑州的也差不多,喜欢喝的,能喝上瘾,再喝不了别家的胡辣汤;喝不习惯的,实在不可能习惯。我更喜欢西华县逍遥镇风格的,胡椒味重,没那么辣,也能喝一身汗。高群生就是逍遥镇的典型代表,所以,从这家店开业,我就隔三差五过去,一碗非遗胡辣汤,两个牛肉馍或水煎包,有时也要一份“非遗”和“三狠”的两掺,在酣畅淋漓中,开启一个新的早晨。
![]()
中年男人的早餐,多兼具解酒功能,这也是无奈。易安居士当年靠“浓睡”肯定不行,“解残酒”的,还是胡辣汤。
只是,真没想到,这家高群生胡辣汤开了一年多,就关门了,更坏的消息是:我充的卡还没有用完。
说到充卡,我倒也不是贪便宜,而是遇到一些合自己口味的店,觉得可以常去吃饭的,就充上一些,一是方便,不用每次都扫来扫去的;二是觉得应该支持这样的店,如今的房租和人工费用都高,越是这样的店,开起来越不容易,持续经营下去更是困难重重,有的店靠网红和团购忽悠来几波人流,但并不长久,充张卡,算是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吧。
我充卡最多的,是济南的面馆。因为爱吃面,所以对面馆情有独钟。最早充卡的面馆,是建设路上的舌尖尖牛肉面,这应该是济南相对较早又相对地道的兰州牛肉面,汤清面滑,辣椒油香,后来改名为面憨憨,面的风格和滋味没有变,如今我去多了,切肉的老头也熟了,每次加的牛肉,都切些肥瘦相间的,倒在碗里化开,汤更浓,面更香。
除了这一家,在机床二厂附近有家真满福牛肉面,我觉得也不错,第一次去吃就充了卡,没多久,他们搬了个地方,幸好所离不远,依然可以常去。
除了兰州牛肉面,别的面我也难以割舍。几年前,人民商场旁边开了家徐州青年路烩面,我吃了几次,觉得不错,也充了卡。当时顾客没有现在那么多,味道至今稳定,有几个小菜也颇有特色。去年到徐州出差,当地的朋友安排特色美食,去了这家烩面的总店,我也验证了一下,济南这家店和徐州总店的口味,大差不差。
济南本土的面,以肘汤拉面为代表,最初只有一家,在发祥苑小区旁边,带孩子去了两次,就毫不犹豫地充了卡,一直到现在,那里每到饭点,顾客爆满,却听老板说,每个月下来,少有盈余,或许是因碗大肉多的缘故,夏天还提供免费的西瓜,再加上好几个拉面师傅,服务人员,利润用老家话说,“擦头皮擦的冒血紫哞”,但依然不减品质,让人每次去吃,看着碗里那么多的肉,都生出些“肉食者鄙”的惭愧来。
但我还是觉得,济南特别需要这样的小店,他们的价值无法用财务报表去衡量,但他们是基础消费的温度计,标示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指数;是城市肌理中的毛细血管,虽不显眼,却维持着整个系统的活力。
![]()
这样的小店越多,这座城市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消息,甚至比排名第几更加重要。
欢迎点赞,再点在看。
转发到圈,更多围观。
如若打赏,谨慎花钱。
啥都不干,看见有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