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可对苏丹民众来说,一顿饱饭却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联合国最新通报显示,苏丹超 2460 万人处于严重粮食不安全状态,占全国 5004 万总人口的近一半,其中 63.7 万人已陷入 “灾难级饥饿”—— 这意味着他们随时可能因饥饿丧命。背后是持续两年多的武装冲突:2023 年 4 月爆发的战火从首都蔓延至粮食主产区,加上东非干旱的叠加打击,曾经的 “非洲粮仓” 杰济拉农业区近乎毁灭,灌溉系统被炸、农田荒废,民众流离失所。当近半数国民挣扎在饥饿边缘,当孩子因营养不良瘦得皮包骨头,和平为何迟迟不到来?
![]()
先说说苏丹人的饥饿日常,每一秒都是煎熬。38 岁的农民奥马尔原本在杰济拉农业区种棉花和高粱,这里是苏丹最大的灌溉农业区,曾养活全国三分之一人口。可战火袭来时,他的农田被炮弹炸得坑坑洼洼,灌溉水渠断裂,农机设备被洗劫一空,“我眼睁睁看着长势正好的庄稼被坦克碾过,家里的存粮只够吃三天”。如今他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逃到喀土穆郊区的难民营,每天要排队 6 小时才能领到一小把玉米粉,最小的儿子因为缺营养,三岁了还站不稳。更让人揪心的是,难民营里的饮用水只能靠浑浊的河水,很多孩子上吐下泻,却没有药品治疗。当地居民穆罕默德的话戳中人心:“我们没有钱没有粮,连干净水都喝不上,活着比死还难”。
饥饿的根源,是战火与困境的多重绞杀。首当其冲的是持续不断的冲突,战火蔓延到中部和东南部粮食主产区后,耕地面积锐减,仅杰济拉农业区的损失就高达 150 亿至 200 亿美元。即便部分地区停火,受损的水库、灌溉系统也因资金短缺难以修复,农民想种地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是历史制裁的遗留问题,虽然苏丹 2020 年摆脱了近 30 年的 “支恐国家” 标签,但国际金融机构仍避之不及,外汇转账困难,农业所需的化肥、种子进口受阻。再加上东非持续干旱,降雨量不足导致粮食减产,多重打击让苏丹的粮食安全彻底 “崩盘”。网友无奈调侃:“冲突毁了农田,制裁断了活路,干旱雪上加霜,苏丹人这是被命运按在地上摩擦”。
救援困境更是让饥饿危机雪上加霜。人道援助本是 “救命稻草”,可实际情况却杯水车薪。一方面,部分地区的人道通道被武装分子封锁,援助物资难以运抵内陆;另一方面,国际援助资金缺口巨大,联合国呼吁的援助款仅到位三分之一,粮食、药品、净水设备严重短缺。更讽刺的是,即便物资送到难民营,分发也面临难题 —— 缺乏足够的运输工具和人手,很多粮食在运输途中腐烂变质。杰济拉州的救援人员阿明吐槽:“我们手里的粮食只够覆盖十分之一的难民,看着排队的民众,真的有心无力”。而那些偏远地区的民众,更是连救援的影子都看不到,只能靠野果、树叶勉强果腹。
说到底,苏丹的粮食危机从来不是 “天灾”,而是人为的悲剧。2460 万饥饿的人口背后,是无数破碎的家庭,是被战火摧毁的希望。粮食安全是最基本的人权,可苏丹民众连这一点都无法保障。冲突双方为了权力博弈,却让普通百姓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国际社会的口头谴责再多,不如实际行动来得实在。和平才是解决饥饿的 “特效药”,只有停火谈判真正落地,农业基础设施才能修复,援助才能顺利开展,苏丹人才能重新拿起锄头,种出自己的口粮。
饥饿不是命运,而是可以避免的灾难。当我们在餐桌上浪费粮食时,苏丹的孩子还在为一口玉米粉苦苦等待;当我们抱怨生活不易时,他们连活着都要拼尽全力。国际社会不该再袖手旁观,无论是推动停火,还是加大援助力度,每一点努力都能拯救一条生命。
你觉得该如何打破苏丹的 “饥饿循环”?停火和援助哪个更关键?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