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机交互中,“不知道、不会用、不好用”是用户常见的三大痛点,分别对应认知障碍、操作障碍和体验障碍。解决“不知道、不会用、不好用”需贯穿设计全周期:前期通过用户研究明确需求,中期以最小成本实现核心功能,后期通过反馈与数据持续迭代。关键是通过分层设计(信息、操作、反馈)、场景适配和包容性策略,构建“零门槛”的交互体验。“不知道”靠降低认知负荷,“不会用”靠降低操作负荷,“不好用”靠降低情绪负荷;三套门槛全部降到“无感”级别,人机交互才算真正及格。
1.不知道认知障碍
表现:用户不理解产品的功能、用途或如何使用,甚至不知道某个功能的存在。
原因:信息架构混乱、术语不通俗、缺乏引导或教育。
解决思路:
降低认知负荷:用用户熟悉的语言和概念。
提供引导与教育:新手引导、提示、教程视频等。
信息可视化:通过图形、图标、动效帮助用户理解。
2.不会用操作障碍
表现:用户知道功能存在,但无法顺利完成操作,常因流程复杂、交互不直观。
原因:交互逻辑不符合用户习惯、流程繁琐、反馈不清晰。
解决思路:
简化操作流程:减少步骤、优化路径。
符合心智模型:交互设计应贴近用户的直觉和习惯。
提供即时反馈:让用户知道操作是否成功、下一步该做什么。
3.不好用体验障碍
表现:功能可用但体验差,如响应慢、界面丑、易出错、缺乏情感共鸣。
原因:性能问题、视觉设计差、缺乏人性化考量。
解决思路:
优化性能与稳定性:提升加载速度、减少崩溃。
提升美观与一致性:统一设计语言,增强视觉舒适度。
注入情感化设计:通过微交互、文案、动画等建立情感连接。
如果你有具体的产品或场景,下面书资料或许可以帮你分析这三类障碍可能出现在哪些环节,以及如何优化: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