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留学圈被一条消息刷屏了:美国杜兰大学,将丹佛私立高中Colorado Academy和另外三所未被点名的高中“拉黑”了!在接下来一年里,这4所学校的学生都无法通过“早申”渠道申请杜兰大学。
而这一切的起因,据说是有学生撕毁了与杜兰大学的“早申”协议。
![]()
事情发生后,很多学生和家长感到震惊和不解:这难道就是现代版的“连坐”吗?一个人犯错,为什么全校的学生,甚至是下一届、下下届的无辜学弟学妹都要跟着“背锅”?
原因,我们一起往下看。了解更多,可以私聊阿Mo,一对一咨询。(了解更多可加V:amoshuojiaoyu)
![]()
一人之过,全校买单
ED毁约带来的连锁风暴…
要理解这件事,先得了解美国大学申请中的“早申”(Early Decision,简称ED)。
早申,顾名思义,就是提前申请。但它不是普通的“提前”,而是带有约束力的申请。学生在申请时签署协议,承诺如果被录取,没有特殊情况就一定得入学。
![]()
换句话说,ED是一种“君子协定”:大学把你看作“真爱”,给你更高的录取几率;而你也要表现出“忠诚”,录取了就一定要去。
然而,那些学生却在拿到杜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单方面撕毁了协议,没有入学。
这种“录了不去”的行为,在大学看来,是一种严重的失信。
尤其对杜兰大学来说,ED录取在他们招生计划里占了大头。就拿2026届来说,一共1800多名新生里,有将近三分之二都是通过ED录取的;而常规录取只有106人,剩下的则是通过不绑定的“早行动”(EA)进来的。
![]()
一旦ED录取的学生放鸽子,不仅会打乱学校的招生名额安排,还可能引发一连串问题,比如拉低入学率,进而影响学校在各种排名中的表现等等。
所以这次杜兰大学没有只追究学生本人,而是直接采取了“连坐”,暂停了这些学生所在高中的早申资格。
杜兰大学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这些学生“临时无故退出”,对其他申请人很不公平。因为ED名额有限,录了你,就意味着拒绝了别人。暂停一年,是希望相关高中能好好整顿一下申请指导流程,确保学生签ED协议之前,真的明白这是个“有约束力的约定”。
![]()
杜兰大学的做法看似“一刀切”,却也反映出美国大学对诚信和契约精神的极度重视。
美国的大学通常将高中视为学生申请的第一道把关者,如果某所高中屡次出现学生毁约,大学会认为该校在指导学生申请时未尽到责任。所以,暂停早申资格,也是大学在向高中传递一个明确信号:请严肃对待申请规则。
![]()
ED毁约,年年上演的“惯例”?
每年ED放榜后,总有一些学生拿到录取却最终选择不去。理由听起来都非常“不得已”,比如“奖学金不够”“家里突然有困难”等等。
但仔细一扒就会发现,不少人的毁约,其实跟“家庭困难”没什么关系。
比如2023年,一位初中就读于上海某国际中学,高中就读于美国顶尖高中米歇尔中学的中国学生,在ED阶段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后,又因收到麻省理工学院的EA录取通知,最终以 “家庭财务困难” 为由毁约,转投MIT。
结果被网友扒出,该学生家境其实非常优渥,爸爸是某知名企业的咨询业务合伙人,她在Gap期间还和妈妈一起周游世界。
![]()
这一下,“家庭困难”这个借口就引发了大量争议和批评。
![]()
还有,国内某所顶尖高中的一名学生,曾在ED拿到了布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最终却选择了撕毁协议、放弃入学。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布朗大学在之后的三年里,再也没有录取过该校的任何一名学生。
![]()
2022年,也有学生在ED阶段被纽约大学录取,后来收到排名更高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ffer,就想用“没钱交学费”为由毁约。
虽然后来在舆论压力下,该生最后还是去了纽大,但这件事也说明:ED毁约并不是偶然现象,它已经成了美本申请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
谁要为ED毁约买单?
为什么这些学生会选择毁约?
一方面,部分学生在申请时可能自己也没想清楚,只是将ED作为一个 “保底” 选项。一旦后续收到排名更高、声誉更好的学校录取,便毫不犹豫地甩掉之前的承诺。
另一方面,现在美本申请越来越卷,不少学生和家长过于追求名校光环,认为只要能进入排名更靠前的大学,即使毁约也“值了”。
![]()
然而,这种毁约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不是只影响自己那么简单。
对学生个人来说,一旦毁约,这个记录很可能被大学招生官看到,成为未来申请中的一个“污点”。很多大学会共享学生的申请信息,包括ED录取和毁约情况。因此,毁约的学生在申请其他学校时,很可能会因为这次失信行为而被拒录。
对母校来说,ED毁约也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大学在招生时,不仅看学生本人表现,也会关注学生所在高中的信誉和教育质量。
如果一所高中频繁出现学生ED毁约,大学就可能对这所学校产生信任危机,进而减少录取名额,甚至将其列入“黑名单”。比如科罗拉多学院被杜兰大学禁止ED申请,就是一个例子。
![]()
而这对于那些认真备考、遵守规则的学弟学妹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他们可能会因为少数人的错误,错失进入理想大学的机会。
![]()
从更大范围看,ED毁约还破坏了整个留学申请中的信任环境。
ED制度原本是为了在学生和大学之间建立互信,提高录取效率和双方满意度。但频繁的毁约让这种信任变得脆弱,大学开始怀疑学生的承诺,可能在招生时更加谨慎,甚至调整ED政策。这无疑会增加后来申请者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
近年来,美国高校在招生策略上越来越倾向于ED录取,以此锁定优秀生源、稳定入学率,并进一步提升学校排名。
例如,芝加哥大学就在去年秋季推出了全新的“ED0”政策,进一步提前了ED申请的截止时间,帮助学校更早确定录取名单。
而学生也能从ED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更高的录取概率。但同时,ED的约束力是严肃的,除非遇到极其特殊的情况,否则学生不能以“拿到了更好学校的录取”为由反悔。
因此,对于未来想要申请海外大学的学生来说,杜兰大学这件事也在提醒着我们:如果还没想清楚自己真正想去哪所学校,千万不要只冲着“高录取率”就盲目选择ED,一定要确认那是你的“真爱”再做出决定。因为你的选择,不仅影响自己,也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学弟学妹。
如果您对国际学校择校有烦恼,可私聊我一对一咨询,给您一些专业的帮助,直通名校招生官,匹配湾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主笔阿Mo,分享最新择校升学情报,深度解读学校及教育,为大家输出最实用、最及时的择校升学干货。
关于教育、择校、升学等,如果你有任何话题想讨论,可以小窗私聊,获取更多一手择校升学资讯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