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某智库称:“既然中国可以拒绝进口美国大豆作为反击手段,韩国也可以不买中国的大白菜”。若韩方真的停止进口,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完全能够消化这部分产量,不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影响,反观韩国,情况就紧张多了。
![]()
韩国为什么盯上中国的白菜?答案其实不复杂。韩国人爱吃泡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而泡菜的灵魂,正是白菜。
韩国本土的白菜种植面积有限,尤其进入冬季,气温骤降后几乎无法满足全国需求。因此,每年秋冬季节,中国河北、山东等地的白菜就会大量出口韩国,成为韩国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韩国真下决心不再进口中国白菜,会发生什么?
中国方面,恐怕连个水花都激不起。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白菜生产国,不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单产水平,早就远远甩开其他国家。
即便韩国市场突然消失,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也完全可以消化这部分产量。更何况,如今的中国消费者早已从“吃饱”过渡到“吃好”,各地涌现出对高品质蔬菜的稳定需求,从社区团购到生鲜电商平台,白菜在国内的流通效率和消费渠道极度多元化。白菜即使多了点,也难得滞销。
而反观韩国,局势就不那么轻松了。韩国农业受地形、气候等多重因素限制,农产品自给率本就不高。
特别是白菜这样对气候敏感、对土地要求高的作物,在韩国种植成本高到离谱。每年冬天,韩国都会迎来一波“泡菜危机”,白菜价格一飞冲天,普通家庭的泡菜缸都要跟着缩水。
去年韩国媒体甚至报道,有些家庭开始尝试用萝卜甚至洋白菜做泡菜,只为了节省成本。这种背景下还说要“停止进口中国白菜”,听起来更像是情绪宣泄而非政策建议。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韩国每次出现“泡菜荒”时,舆论都会短暂地反思对中国白菜的依赖,但从未真正落实“去中国化”的采购策略。市场规律摆在那儿,只要中国的白菜又便宜又好,韩国就离不开这条供给链。
中韩两国在经贸上的相互依存远不止白菜这件小事。中韩是彼此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连续多年是韩国最大出口国和进口来源国。
两国产业链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半导体到化工原料,从汽车零部件到电子消费品,都已形成深度绑定。
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以牙还牙”的零和思维,都不可能带来实际利益,反而容易让本国企业和民众承担不必要的代价。
所以,韩国智库的这番“气话”,说得再响亮,恐怕也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理性的选择,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维护合作稳定,而不是试图用某种象征性的“断供”来表达政策立场。
白菜不是大豆,韩国更不是美国。大豆背后是战略资源和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而白菜充其量是一种季节性、高依赖度的民生商品。
靠它来释放政治信号,只会显得格格不入。真正有远见的政策制定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增强农业自给能力、提升物流效率、优化进口结构上,而不是打“白菜牌”来博眼球。
从某种意义上讲,泡菜是韩国的国民情感寄托,但这份情感背后,是对中国白菜的现实依赖。在全球化的今天,情感不能替代市场,情绪无法替代逻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