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1月3日晚全队大合唱的结束,天津女排为期半年的集训正式收官。这场由领队张静坤指挥、队员与教练围成半圈共同完成的铿锵合唱,不仅展现了全队出征全运会的决心,更成为集训成果的生动注脚。此次集训后,天津女排将以新阵容迎接即将于本周末开打的全运会成年组比赛,而李盈莹的伤病恢复情况则成为备战期间最受关注的焦点。![]()
从阵容调整来看,天津女排延续了“以老带新”的传统框架,主攻线由李盈莹、王艺竹、刘美君坐镇,副攻王媛媛、张世琦、夏思佳组成屏障,接应位置则由杨艺与陈博雅轮番出战。尽管袁心玥因健康原因缺席,但小将夏思佳的崛起为副攻线注入了新活力。国手姚迪与王媛媛的回归进一步强化了战术配合,而李盈莹虽在世锦赛后归队,其右脚距舟韧带的伤势仍需密切关注——目前她仅能进行基础训练,高强度动作如跳跃、扣球仍无法完成,康复周期预计长达9-12个月,这对天津女排的进攻火力构成直接挑战。![]()
备战期间,主帅陈方在蓟州基地带领全队进行封闭训练,重点强化发球冲击力、一传稳定性及边攻手的强攻突破能力。全锦赛期间因伤病影响仅获季军后,队伍通过科技手段如德国进口神经电刺激仪、水下跑台等辅助康复,并针对国手归队后的磨合进行战术调整。然而,小组赛阶段将遭遇江苏、北京、澳门等劲旅,首战即与江苏争夺A组头名,而江苏女排凭借张常宁、龚翔宇的稳定发挥及全华班默契,被视为最大夺冠热门,辽宁女排则依靠丁霞与赵勇的组合形成冲击力,天津女排的卫冕之路可谓挑战重重。![]()
李盈莹的伤病恢复不仅关乎天津女排的进攻体系,更牵动着国家队的未来布局。作为中国女排的中流砥柱,其右踝关节活动度仅剩48度,远低于运动员及格线,康复计划分三阶段推进:10月底前恢复活动度至75度,深冬进行力量提升,2026年全运会预选赛前尝试触球训练。若无法在全运会前恢复至理想状态,天津女排的进攻压力将集中于王艺竹、陈博雅等年轻球员,卫冕难度显著增加。![]()
此次集训收官标志着天津女排正式进入全运会冲刺阶段,新阵容的磨合效果、李盈莹的伤病恢复进度以及一传体系的稳定性,将成为决定其能否实现卫冕的关键因素。而全运会后,随着留洋潮的推进,更多球员将走出国门提升实力,这既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挑战,更是中国女排缩小与国际强队差距的重要机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