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2025全国生猪产业发展大会在广东召开。牧原董事长秦英林围绕“新时代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作主旨报告。
从企业官方报道看,秦英林分享了公司在养猪过程中,一直在换位思考,站在联合国主席,国家总理,环保部长,农业部长,地方政府市长,周边群众,最后到自身养猪生产者的位置,企业应该如何做好环保?
在企业管理中,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解决企业环保问题,这当是一个富有远见的管理思想革新,传递出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创造价值的环保治理战略转型信息,本质上,完成了企业环保工作从成本中心转化为价值塑造。
牧原用治理实践根除了养殖环保的“病灶”,为行业环保痛点提供了治理方案。
在企业管理中,优秀的领导者更看中“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
环保问题一直是传统养殖行业的痛点。
是按照政府职能部门的环保政策要求被动“正确地做事”,还是把环保治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主动“做正确的事”,这是两种环保治理思维。
牧原选择的是“做正确的事”。
这就有了秦英林演讲中提到的“六级换位思考”环保管理思想变革。
“把自己当作联合国主席,看一看全球环境变化,比照发达国家的作为,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共同保护地球。”
在这一站位,牧原思考的是:
牧原作为全球生猪养殖企业,对碳足迹、资源消耗负有责任。
公司采用的技术、工艺和标准,是否与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甚至成为标杆?
公司的行动能否成为全球企业典范,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企业的解决方案?
“站在国家总理的位置上思考,在中国条件下,各行各业,如何做好环境保护。”
在这一站位,牧原思考的是:
生猪养殖作为传统行业,正是国家鼓励的绿色、循环、低碳产业。
公司是否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公司的环保投入,是在帮助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还是在拖后腿?
“站在环保部长的位置上思考,养猪业,应当如何构建养殖经济和生态。”
在这个站位,牧原思考的是:
公司是环境的“守法户”还是“风险点”?
一旦发生环境事故,公司的应急体系能否有效应对,不造成区域的恶劣影响?
公司的环境数据监测和公开,是否真实、准确、透明?
正是这种换位思考,环保治理一直是牧原扩张发展的前置性课题,先解决环保难题,再扩张发展。
![]()
当前,牧原的环保治理水平远高于国家标准。按秦英林的话讲,企业勇攀自己制定的环保五台阶。第一必须是零排放无污染;第二做到无隐患;第三做到无臭气;第四实现减雾霾;第五实现碳减排。
正在企业自律,牧原把养猪过程中产生的猪粪水经过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作为清洁能源被再利用,液体部分则转化为涵养农田的水肥,通过种养循环,帮助农户还田,实现零排放。同时,通过养殖场做防渗,常态化监测地下水、地表水,做到无隐患。所有养猪场在建设的时候,会先铺上厚厚的防渗膜,再做水泥地坪,50年以后都不担心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做好环境监测,以50年、100年持续发展为标准要求自己,做到无隐患。
在发展过程中,牧原创新研发了智能空气过滤猪舍,不仅能防住非洲猪瘟等猪病,还能实现除臭灭菌。
在节水、节气、碳减排方面。2024年,牧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529万吨CO₂e,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0.905kgCO₂e/kg猪肉。
这是用国际标准核定碳减排的成效,牧原的碳减排领先于国际均值的1.82kgCO₂e/kg猪肉,以及欧洲先进国家的1.15kgCO₂e/kg猪肉。
一个养猪场就是一个循环经济体。牧原通过种养循环模式,累计铺设管网2838.1万米,惠及农田472.08万亩,让农民减少化肥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帮助农户减投增收,联合国也对牧原做法表示肯定。2024年助农减投增收287元/亩,合计13.53亿元;过去5年,牧原累计助农减投增收超50亿元。
笔者以为,牧原环保管理思想价值,对于河南乃至全国传统产业(不仅农业,还有矿山开采冶炼、石化、建材等等)转型发展都具有启迪与实践价值。当然,关键还在企业管理者的境界与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