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天蓝水清已成城市底色,通州区交出靓丽生态成绩单。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池阳 张嘉辉)日前,区生态环境局统筹联合区城管委、区住建委、区交通支队等8个核心部门及22个街道乡镇共同启动TSP(总悬浮颗粒物)精细化治理与柴油车夜间监管工作。经过近40天的治理,通州区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同比改善近三成。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相关单位建立起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建立“日总结日通报、下沉督导帮扶、常态沟通、督查会商、约谈提醒”五项工作机制,推动治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请您靠边停车接受检查。”为有效遏制渣土车夜间交通违法行为,区交通支队联合区城管委、区生态环境局及属地乡镇街道,自8月下旬起持续开展渣土车夜间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区交通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渣土车因其车身庞大、盲区多、载重大的特点,一直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次行动重点打击超载、‘涉牌违法’和扰乱交通秩序行为,自八月底以来,相关部门已开展600余次联合行动。”
目前,区生态环境局组建了11个监督帮扶组,深入一线开展督导检查工作,累计发现扬尘问题5297个,已整改4720个;区城管委重点加强对运输企业的监管,累计约谈运输企业103家,停运整改车辆148辆;区住建委强化施工工地巡查,累计巡查工地6564次……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初步形成。
针对渣土车夜间运输特点,通州区创新建立“每日夜查、动态布点、视频巡查”三位一体执法模式,强化夜间执法力量部署。全区已累计检查渣土运输车辆3270辆、施工工地2297个。
在执法过程中,各部门着力推进全链条监管。区生态环境局专项检查重型柴油车5.02万辆;公安部门开展违法查处工作,打掉“黑垃圾中转站”5处;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开展对应领域执法工作,推动建立“查处一车、倒追一企、规范一线”的监管模式。对违法车辆不仅依法处罚,还倒查运输企业、施工工地和消纳场所的管理责任,推动形成建筑垃圾“产、运、销”闭环监管格局。
同时,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建立了“日总结日通报、下沉督导帮扶、常态沟通、督查会商、约谈提醒”五项工作机制,推动执法监管力量高效协同、全程在位。每日梳理高频运输路段、重点工地出土清单、尘负荷“差”等级道路清单、扬尘监测高值区等,形成“问题清单”并精准推送,指导各属地动态调整设卡布点。
通过系列治理措施的落实,全区TSP浓度呈现稳步下降趋势。
据悉,自9月15日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截至10月22日的38天时间里,通州区PM2.5平均浓度为20.3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36.0%;较行动前的38天降低4.7%。全区TSP浓度同比降低近三成。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通州区将继续重点完善建筑垃圾“产、运、销”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强化数据共享与在线监测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渣土车入户执法和重型柴油车排放监管,实现源头管控和治理巩固。持续推进渣土车专项治理工作,为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建设美丽通州作出积极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