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路透社报道一条关于荷兰光刻机出口新规,本来大家以为管制升级至少还得等半年,结果荷兰政府突然出手,把DUV设备的出口限制从7纳米下调到14纳米。
连ASML的1970i、1980i这些中阶机型都要办许可证,审批周期还拉长到90天,连配套的测量检测设备、计算光刻软件都“一刀切”管起来了。荷兰嘴上说 “担心军事安全” ,可连点实锤证据都没有,明摆着是提前给美国的施压交差,可没成想,这波操作先把自己坑惨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荷兰本土的经济命脉, ASML和整个半导体产业。中国可是ASML最大的DUV市场,全球35%的DUV设备都卖到了中国,2024年ASML对华营收占比28%,其中DUV设备的销售额占比快到90%了。新规一落地, ASML股价当天就跌了8.2% ,市场直接预测,要是真丢了中国市场,ASML2025年营收得缩水12%。
这还不是最糟的,荷兰半导体行业有12万从业者,其中20%的岗位都跟对华贸易直接挂钩,本土那些给ASML供货的企业,对华销售额占比普遍超20%。要是长期断供,行业性的裁员潮怕是躲不过去,这些人的饭碗的丢。
![]()
面对政府这种 “捆着企业干活”的操作,ASML也没坐以待毙,直接玩起了“曲线突围”。刚推出的NX2000系列新机型,就靠微调参数绕开了管制标准,客户只要再花800万美元做适配,就能用来生产7纳米芯片,等于变相把限制给破了。
同时 ASML还计划在苏州建技术服务中心,储备5亿美元的零部件,把设备维修周期从45天压缩到15天,就是为了对冲审批延迟的影响。其实ASML心里门儿清,中国占全球半导体市场38%的份额,中低端芯片需求更是超70%,而这正是DUV设备的核心战场,傻子才会主动放弃这么大块蛋糕。企业的这些求生招,说到底还是敬畏市场规律,不像荷兰政府,被政治绑住了脚。
更让荷兰头疼的是,中国这边直接亮出了反制的 “硬钉子”,刚升级的稀土管制新规明确说了,只要光刻机里含0.1%中国来源的稀土,不管是在哪生产、经过多少中转,都得要许可。
而ASML的光刻机,单台设备里的稀土磁体用量就超10公斤,占电机成本三成以上,连镜头抛光都得靠中国的高纯度铈基材料。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在中国手里,荷兰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方案,ASML现有的稀土库存撑死了也就用8周。
这就形成了 “你卡我设备,我扼你资源”的局面,荷兰政府这下骑虎难下,连经济大臣都表态要重新审视管制标准了。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荷兰这波管制,反而加速了中国半导体设备的替代进程。中芯国际这些企业,已经开始加大跟日本厂商和国产设备商的合作,上海微电子的 28纳米光刻机良率都到90%了,成本才是ASML同类产品的1/3,2025年计划交付10台以上。就像ASML前CEO早就警告过的,搞技术限制只会逼着中国自力更生,最后搞出能替代的产业生态,到时候荷兰再想把设备卖回来,怕是都没机会了。
![]()
说到底,这场博弈的结局其实早就定了,半导体产业链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绑定,根本不是靠政治命令就能随便切割的。荷兰为了迎合美国,牺牲自家产业利益,结果既没卡到中国,反而先伤了自己。ASML靠市场智慧绕开限制,是不想丢了中国市场;中国用稀土优势捍卫发展权益,也是被逼出来的应对之策。
这三方的角力,其实就印证了一个道理:在全球化时代,搞 “卡脖子”的单边制裁,从来都是把双刃剑,伤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流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