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越来越像中国:政府办大事。
高市早苗就是例证。
这位日本的“铁夫人”,延续了安倍经济学的框架,但更强调政府的作用,这些不再重复了,只选择一个关注点:
关键产业供应链去中国化政策草案。
![]()
有人说这是高市早苗的投名状,说的不对,这不是在谈经济了,日本还需要投名状吗?重构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全球供应链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共同的选择,高市早苗的经济政策,代表了一种趋势:弱化中国非市场行为的影响,这可以说是全球发达国家的共识。
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西方认为中国的强大是靠非市场化行为,那么 ,西方也完全可以强化政府的作用,甚至跨越市场规则的边界,实际上,特朗普已经在这么干了,比如,宣称要驱赶30万中国留学生。市场是开放的,国内学者总是在解释中国不存在非市场化行为,这不是正举,正举是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不存在中国的非市场化为就能主导市场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强大的恐惧,其实是来自经济之外。
![]()
反过来也一样,我们关注的不应该是谁给谁递了投名状,而是如何避免在中美对抗中,自设阵营。
中国打出稀土牌,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震动,因为如果是单纯的市场手段,比如涨价,考虑重污染减少量产,没有问题,但对全球稀土含量超过0.1%的所有产品出口须经商务部审批,这是一个惊人的范围,意味着卖给谁,不卖给谁,大多数高科技产品都要由中国的办公室精英做裁定,对西方国家来说,很容易理解为权力经济,是反市场的,所以,必然会形成一致性的去中国化,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重构全球产业链;高市早苗的关键产业供应链去中国化政策草案,不过是这一趋势具体而微的见证。当然,中国已经做了新的表态。
![]()
还有一点很重要,无论是西方学界,还是政界,都对中国政府性强大的执行令与长远的目标性深感不安,美国没有中国这种坚定不移的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计划,可以为了未来牺牲当下的一些利益,比如高铁,中国不会拘泥于在边远地区建高铁,投资能不能收得回来,它是一盘大棋上的刻板选择,西方似乎陷入了应激反应:你强调政府的作用,那我也强调政府作用。
高市早苗的三支箭,都是在强化政府的作用。
这的确很富于戏剧性,中国选择让市场主导资源配置,而日美却选择了一个强势政府。双方都在寻找自身运行机制的漏洞。
高市早苗的难题是:如何在货币贬值与扩大投资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中国也有同样的问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