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走,兄弟姐妹之间的那根线,好像突然就松了。
![]()
不是不爱,是没人再有理由把大家聚在一起了。
![]()
以前过年,谁家炖了肉,谁家蒸了包子,总要端一碗送去,图个热闹,也图个“咱们是一家人”的踏实。
现在呢?
朋友圈点赞都比见面多,微信红包发得勤,可真要约个饭,得翻三个月的日历。
没人提,不是不想,是怕提。
怕一开口,话没说几句,就绕到房子、存款、养老钱上。
城里人讲“亲情公证”,听着新鲜,其实背后是怕伤了情分才不得不签的字。
有人把每月二百块存进家族基金,就为轮流请吃饭不尴尬;有人做APP,专门记全家人的生日和病历,怕哪天忘了,心里过意不去。
![]()
这些都不是冷冰冰的算计,是人在努力把散了的线,一针一针重新缝起来。
最让人心里一软的,是那些90后。
他们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责任,就是觉得“爷爷奶奶走了,总得有人记得我们是从哪来的”。
他们拉群,建相册,把老照片一张张翻出来,配上小时候的趣事,发在家族群里。
长辈们不说话,但半夜三点还在群里点个赞。
那种沉默的回应,比任何言语都重。
其实亲情最怕的不是吵架,是沉默。
![]()
吵一架,还能吵明白;可要是连吵架都懒得吵了,那才是真的断了。
有人开始学着“无目的聚会”——不谈钱,不问工作,就吃顿饭,聊点陈年旧事,说说谁家孩子又胖了,谁家老伴最近爱打麻将。
这些话听着琐碎,可正是这些琐碎,把人从“亲戚”拉回了“家人”。
有些事,等父母走了才懂。
他们活着的时候,我们总觉得兄弟姐妹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像空气,看不见,但一刻也不能缺。
等他们走了,才发现,原来那口空气,是他们用一生在替我们维持着的。
现在的人,不是不想亲,是不知道怎么亲。
![]()
可人这一辈子,能陪你走过半生的,不是朋友,不是伴侣,是那些和你流着同样血、吃过同一口锅饭、一起在父母床前熬过夜的人。
他们可能不完美,可能有怨,有亏欠,有说不出口的委屈,但当你老了,病了,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的时候,能让你觉得“我不是一个人”的,只有他们。
别等父母的相框蒙了灰,才想起该打个电话。
别等家族群沉了三年,才翻出那张泛黄的全家福。
亲情不是等来的,是有人先伸手,才接得住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