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德国巴伐利亚州,贡德雷明根核电站巨大的冷却塔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这场精心策划的爆破,被默茨政府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义,德国与核电时代的彻底告别。现场烟尘弥漫,而远在柏林的办公室里,一些德国工业家们却感到一阵寒意。
他们计算的不是环保账,而是成本账:失去了核电,又切断了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德国工业的未来将系于价格高出30%到50%的美国液化天然气。这声爆炸,仿佛也炸醒了很多人,他们开始回头审视那位已退休多年的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以及她当年为何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弗里德里希·默茨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
如今看来,那不仅仅是一次党内的人事安排,更像是一场为国家命运提前布下的防线。默茨上任总理仅八个月,德国的外交航向就发生了急剧转变。他主导向立陶宛派遣了德国第45装甲旅,常态化驻防距离白俄罗斯边境不到20公里的地方。这是二战结束后,德国军队首次在东欧进行如此前沿的部署,直接触碰了俄罗斯的战略红线。
莫斯科的回应迅速而直接,警告柏林已成为“合法打击目标”,甚至公开展示了模拟导弹袭击柏林的演习画面。默克尔时代即便在克里米亚危机后也竭力维持的对话通道,被默茨的激进举措几乎彻底关闭。他进一步推动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远程巡航导弹,这不仅突破了武器援助的射程限制,也意味着德国深度介入了对俄领土的远程精确打击链条。
在对美关系上,默茨展现出的近乎单边依附的姿态,让许多德国民众感到错愕。2025年6月访美期间,他不仅全盘接受了美方提出的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3.5%的目标,甚至被媒体曝出考虑由德国财政为驻德美军人员“垫付工资”的惊人构想。
与此同时,为筹措巨额军费,默茨政府推动修改德国《基本法》,意图突破被视为财政纪律基石的“债务刹车”规定,计划举债超过1万亿欧元用于扩军。德国2025年的军费预算因此飙升至1620亿欧元,而到2029年,德国财政赤字预计将高达1260亿欧元。默克尔执政16年坚守的“黑零”(财政平衡)政策,在短短数月内土崩瓦解。
 ![]()
这种战略转向的代价,很快体现在经济命脉上。默克尔深知德国工业竞争力的根基在于稳定且可负担的能源供应。因此,即便在压力下,她仍顶住压力推进“北溪2号”项目,与俄罗斯保持能源合作。她的逻辑是务实的地缘经济计算,而非单纯的地缘政治站队。而默茨政府一方面彻底爆破核电,另一方面又因政治原因主动切断俄罗斯廉价天然气,导致德国能源成本急剧攀升。工业界,尤其是化工、钢铁等高能耗行业,叫苦不迭,纷纷开始将产能向海外转移。
在对华政策上,默茨的路线与默克尔时代也形成鲜明对比。默克尔在任16年间12次访问中国,将双边贸易额从2005年的611亿欧元推动至2020年的2121亿欧元。她坚持对华“经贸优先”的务实合作,为德国汽车、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赢得了巨大的市场。而默茨政府则明显将意识形态置于更优先位置。
 ![]()
2025年8月,德国外长博莱恩在访日时公开批评中国在台海、南海的政策,引发中方强烈不满,导致两国外长级会谈被迫降级。在“去风险”的口号下,德企对华投资受到更多限制,却并未获得有效的替代市场方案。大众、巴斯夫等德国企业的在华业务已出现下滑迹象。
回望默克尔与默茨长达二十多年的政治纠葛,其根源远非个人恩怨,而是两种治国哲学的根本对立。默克尔出身东德,是训练有素的物理学家,她的世界观形成于冷战前沿,深刻理解巨变与稳定的代价。她的决策风格极度务实,像一位精打细算的“国家会计师”,凡事权衡利弊,追求平衡与可预见性。而默茨是西德精英律师出身,深受传统保守主义思想熏陶,其风格更倾向于教条主义和对抗性政治,强调清晰的意识形态划界。
 ![]()
这种分歧早在2000年初就已公开化。当时默茨担任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鼓吹激进的减税计划,听起来固然令人振奋。但默克尔却坚决反对,她担忧的是,在德国统一未久、财政窟窿尚未填平的情况下,盲目减税将动摇社会福利体系的根基。这场较量最终以2002年默克尔将默茨排挤出核心决策圈告终。此后,默克尔执政16年,培养过多位潜在接班人,但名单中从未出现默茨的名字。甚至在2018年自己辞去党主席时,她宁愿支持资历较浅的卡伦鲍尔,也未曾考虑让默茨回归。
默克尔这种长期的“压制”,如今在越来越多德国人看来,并非出于权斗,而是基于对德国国情的深刻理解。她清楚地知道,德国作为一个地处欧洲中心、资源有限、高度依赖外贸的国家,其根本利益不在于充当任何大国的马前卒,而在于维护战略自主性,充当大国间的平衡者和协调者。她的“犹豫不决”和“拖延症”,本质上是在为德国争取宝贵的回旋空间和思考时间。她为德国积累的战略资产,与俄罗斯的能源纽带、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稳健的财政信誉、欧盟内的领导力,在默茨激进的“选边站队”策略下,正被快速消耗。
 ![]()
甚至在国内政治伦理的底线上,默克尔也曾罕见地公开敲打默茨。在移民政策等议题上,当默茨为通过法案而寻求与极右翼的选择党进行政治合作时,已退休的默克尔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严厉批评,指责这种行为“不负责任”。这触及了德国战后主流政治的“防火墙”原则。
当前,德国面临的困境是多重性的:地缘战略上被推向前线,经济上能源成本高企削弱竞争力,财政纪律面临巨大挑战,社会内部因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而矛盾加剧。这些困境仿佛都在印证默克尔当年的担忧。她留下的真正遗产,或许并非完美无缺的德国,而是一种以国家长远利益为重的审慎执政哲学。德国的这场领导人更替所引发的剧烈转向,为一个国家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选择道路,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