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以色列袭击而遭截肢的大学毕业生梅尔瓦特·巴锡奥尼,于2025年4月11日在加沙城查看被以色列军队严重损毁的加沙伊斯兰大学建筑
自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沙姆沙伊赫并再次宣告中东和平之路已经找到,至今已有两周时间。与此前类似声明如出一辙的是,必须亲身实践这份和平的巴勒斯坦人民再度被排除在外。
如今,以色列以脆弱的停火协议为要挟,而全球目光却聚焦于搜寻被扣押人员遗骸。无人提及巴勒斯坦人搜寻并告慰己方逝者、公开哀悼伤亡的权利。
重建的愿景在加沙居民眼前若隐若现。那些在海外呼吁重建的人,似乎只设想清除瓦砾、浇筑混凝土和修复基础设施。却无人谈及重塑人的价值——重建他们的制度、尊严与归属感。
但这正是巴勒斯坦人所需要的。真正的重建必须聚焦加沙人民,起点不应是水泥,而应是课堂与学习的恢复。必须从那些经历难以想象的创伤仍敢于追梦的年轻一代开始。若没有他们,没有巴勒斯坦教育者与学生作为核心,任何重建努力都将难以为继。
当前流传的加沙治理与重建方案,正将那些受种族灭绝影响最深的巴勒斯坦人排除在外。这些方案的诸多方面旨在控制而非赋能——安插新监管者而非培育本土领导力。它们将以色列安全置于巴勒斯坦福祉与自决权之上。
在巴勒斯坦语境下,我们已目睹这种排斥导致的后果:依赖、挫败与绝望。作为常年与巴勒斯坦学者和学生并肩工作的研究人员,我们也见证了教育在巴勒斯坦社会中的核心作用。
正因如此,我们坚信重建必须从教育(包括高等教育)起步,且这一进程必须由巴勒斯坦人自主参与并主导。巴勒斯坦教育者、学者和学生早已证明他们拥有坚持与重建的力量。
以加沙各大学为例,它们始终是韧性的典范。即便校园被夷为平地,教授学者们仍在临时庇护所、帐篷和公共广场持续教学科研——维系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为社会最核心的群体——青年赋予人生意义。
在加沙,大学不仅是学习场所,更是思想、同情、团结与传承的庇护所——那是想象力赖以维系的脆弱根基。
![]()
若失去这些学府,谁来培养加沙所需的医生、护士、教师、建筑师、律师和工程师?谁能为对话、思考与决策——任何正常社会的基石——提供安全空间?
我们深知,若没有强大的教育与文化机构重建信心、恢复尊严、维系希望,巴勒斯坦人就无法拥有可行的未来。
团结而非家长式施舍
过去两年间,非凡之事正在发生。从美国到南非,从欧洲到拉丁美洲,全球大学校园已成为道德觉醒的策源地。师生们共同反对加沙的种族灭绝,要求停止战争并呼吁正义与问责。他们的静坐、守夜与营地抗议提醒我们:大学不仅是求知之地,更是良知的熔炉。
这场教育界的全球觉醒不仅具有象征意义,更是对学术本质的重新诠释。当学生为捍卫生命与尊严甘冒纪律处分时,他们昭示我们:脱离人性的知识毫无意义。
他们展现的团结精神,必须成为高等教育机构与加沙大学开展合作及重建工作的基调。全球大学应当长期倾听、协作并作出承诺,可与加沙学术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分享专业知识,支持研究项目,助力重建社会的知识基础设施。奖学金、联合项目、远程教学与开放数字资源等微小举措,都能产生深远影响。
巴勒斯坦大学之友协会、格拉斯哥大学与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峰会、卡塔尔基金会“教育高于一切”等倡议,已展现出持续合作所能达成的成就。如今这种团结精神必须扩展——以尊重与尊严为基础,由巴勒斯坦领导者指引方向。
全球学术界肩负着与加沙并肩而立的道德责任,但团结不应沦为家长式施舍。重建不应是慈善行为,而应是正义之举。
巴勒斯坦高等教育领域不需要西方蓝图或顾问模板,需要的是倾听回应、按巴勒斯坦条件建设能力的伙伴关系,需要的是值得托付的长期情谊。
拯救生命的研究
重建从来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道德命题。新的政治生态必须从加沙内部生长而出,由实践经验而非外来模式塑造。缓慢而代际相传的教育工作,是引领人们走出无尽毁灭循环的唯一途径。
前方的挑战需要科学、医学和法律领域的创造力。例如,被毁建筑中的石棉正污染着加沙空气,可能引发肺癌疫情。仅此一项危险就亟需紧急的研究合作与知识共享,这需要时间思考酝酿,需要学术会议、交流访问——这些正常学术活动的命脉。
在遭受种族灭绝军队摧残的土地上,还存在着财产所有权与继承权的混乱局面。需要律师和社会科学家应对这场危机,恢复产权归属,解决纠纷,并为未来追责记录破坏证据。
还有针对巴勒斯坦人民犯下的无数战争罪行。法医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记者将帮助人们处理悲伤,保存记忆,用自己的语言诉说损失。
每个学科都能发挥作用。教育将它们凝聚在一起,将知识转化为生存之道——将生存转化为希望。
当加沙试图从种族灭绝中前行时,也必须留有哀悼与保存记忆的空间,因为没有真相的和平终将沦为遗忘。未经悲恸的洗礼就没有新生,未经直面损失就没有和解。
每一处倾颓的家园,每一个消逝的家庭,都应当作为加沙历史的一部分被记录、被承认、被铭记,而非以权宜之名被抹除。通过这个艰难过程,新的关怀方法论必将应运而生。铭记本身就是正义的基石。
教育在此同样能发挥作用——通过文学、艺术、历史和信仰——为悲伤赋予形态,将其转化为坚韧生长的土壤。在这片脆弱而满目疮痍的土地上,超越人类的世界也能通过教育得到疗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这片土地重新拥有巴勒斯坦诗人马哈茂德·达尔维什诗句中所说的“一切让生命值得延续的美好”。
重建加沙当然需要起重机与工程师。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懂得如何学习、如何精益求精的教师、学子与学者。和平事业并非始于混凝土搅拌机,而是萌发于好奇心、同理心与勇气。
即使在瓦砾和灰烬中,在我们因暴力而失去的师生散落的肢体间,加沙的大学依然存活着。它们是这片土地记忆的守护者与未来的缔造者——证明了求知本身就是一种抵抗行为,也证明了教育现在是、并且必须始终是通往可持续和平的第一步。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