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拥有3200公里海岸线,按理说沿海地区应该是本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但若开邦却是缅甸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尽管它独占1100公里海岸线。
沿海的若开邦为何混得这么差?
![]()
✅若开:千年古国的落寞
缅甸若开古称“阿拉干”,因若开山脉与缅甸腹地隔绝,历史上长期独立发展,受到印度及伊斯兰文化影响,与缅甸主流的缅族文化迥异。
![]()
早在公元前2世纪,阿拉干就建立了王朝,比缅甸的缅族建国还早。当地的民族是若开族。7世纪后缅族崛起,几度试图征服阿拉干,但若开山成了天然屏障,阿拉干多次复国,保留了佛教与伊斯兰并存的多元文化。
![]()
直到18世纪,缅军才彻底占领阿拉干,并大规模清洗穆斯林。缅甸把若开纳入版图后,源源不断地有缅族人移民到若开地区。
紧接着英国殖民者入侵,若开又被割让给英属印度。
✅殖民遗产:埋下宗教纷争种子
英国大量引入孟加拉的穆斯林,导致若开地区的穆斯林人口比例迅速上升,引发与本地佛教徒(若开族和缅族)的矛盾。
二战期间,英军招募的穆斯林部队在若开屠杀佛教徒,佛教徒也频频报复,宗教仇恨加深。
![]()
二战后,英国势力撤出,缅甸独立,若开邦的穆斯林自称“罗兴亚人”,要求自治甚至希望并入孟加拉,引发缅甸中央强烈反弹。罗兴亚人主要是英国殖民缅甸时期,英国从孟加拉地区招募过来的穆斯林群体。
缅甸政府拒绝承认罗兴亚人国籍身份,多次军事清剿,导致上百万罗兴亚人逃亡,引发罗兴亚难民危机。
![]()
✅战乱不断,发展无望
若开邦不仅有穆斯林-佛教徒的宗教冲突,还有若开族和缅族(都是佛教徒)之间的民族矛盾。
为反抗缅族中央的压制,若开族组建武装“若开军”,近年来已控制邦内95%的地区,仅剩首府实兑等少数城市仍在缅军手中。
![]()
但战争让若开经济全面崩溃。2024年稻米产量暴跌,仅能满足本地20%需求,难民激增,物资短缺,失业严重,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堪比非洲最贫困国家。
![]()
✅天赐之地,却难逃命运捉弄
若开贫困的根源并非地理劣势,反而若开地理位置优越,是中缅油气管道起点,印度也投资港口项目,原本可成为连接南亚与东南亚的海上枢纽。
![]()
若无法化解民族、宗教与中央集权的深层矛盾,这片本可富饶的沿海热土,只能在战火与贫穷中挣扎前行。纵有良港,也只能望洋兴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