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毛慧娟 通讯员 邱子怡
秋招黄金期,如何破解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如何让产业工人、技能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扎得深?
近日,衢州市人力社保局以“提前对接+精准匹配”为核心抓手,重磅推出内招外引双线招聘系列活动,累计服务企业超200家次,达成就业意向超2000人次,不仅为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注入人才活水,更构建起“产业引才、政策留才、服务稳才”的就业生态闭环。
外引拓源
跨省牵手产业人才
“衢州的重点产业和我们的专业高度契合,这里的岗位既有发展空间,政策支持也很实在。”在日前举行的产业工人招引(湖南站)系列活动的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双选会现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刘同学手持简历,在浙江拓烯光学新材料有限公司展位前认真咨询后完成投递。他的选择,正是衢州“产业+专业”外引模式的生动缩影。
当前,衢州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六大产业加速崛起,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针对这一现状,市人力社保局跳出地域局限,将招聘目光投向产业基础相近、技能人才富集的省外地区,组建由鹏辉能源、创柔显示、金沃、拓烯、夏王纸业、开山等19家龙头企业组成的招聘军团,奔赴湖南开展产业工人招引专项活动。
“我们提前两个月就和湖南的院校对接,梳理企业岗位需求和院校专业设置,确保招聘精准度。”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跨省招聘并非广撒网,而是精准锁定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等化工、机电类特色专业院校,通过“企业宣讲会+现场双选会”的组合模式,让企业与求职者面对面沟通。
在湖南工学院双选会现场,智能制造企业展位前排起了长队。衢州鹏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带来了储备干部(生产、设备、质量方向)、设备技术员、工艺工程师等5个岗位,需求105人,已经收到100多份简历。”她坦言,以往跨省招聘常面临“专业不对口、沟通不充分”的问题,而这次通过人社部门的精准对接,不仅节省了招聘成本,还招到了一批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准员工。
内招留衢
留住本土技能力量
“没想到在学校门口就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不用跑外地,还能享受本地的就业补贴,太方便了!”在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见习实习就业专场招聘会上,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陈同学成功与本地一家现代服务企业达成就业意向,脸上难掩喜悦。
相比于省外引才,留住本地院校毕业生是充实产业工人队伍的“近水楼台”。为让更多衢州学子“家门口就业”,市人力社保局联合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就在浙”技能人才岗位进校园活动,聚焦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重点领域,组织200多家市内优质企业集中“送岗上门”,共提供就业岗位567个,需求人数近5000人,岗位数量和需求人数均创近年校园招聘新高。
此次校园招聘会累计接收简历1204份。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人社部门搭建的校企对接平台,让学校的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也让学生的就业渠道更畅通,“我们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根据衢州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为本地企业输送更多合格技能人才。”
长效赋能
让人才扎根衢州
“这次系列招聘活动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要通过持续的政策赋能和服务升级,让更多产业工人、技能人才选择衢州、留在衢州、发展衢州。”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构建长效机制,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扎得深,衢州不断强化政策供给,推出产业工人房票、青年驿站、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其中,产业工人房票最高可达20万元,青年驿站为外地求职者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最高每年10000元,最多可享受3年。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有效降低了人才来衢就业的生活成本,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
接下来,市人力社保局还将开展衢州学院专场招聘、产业工人招引(四川站)等系列活动,持续拓宽招引渠道。同时,针对已入职的产业工人,将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服务,帮助他们成长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衢州不仅要招来人,还要培养人、留住人,让衢州成为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的创业热土、生活福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