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3日)中午,距离罗马斗兽场仅几百米、位于帝国广场区域的中世纪建筑孔蒂塔楼(Torre dei Conti)在修复施工期间。目前,仍有一名工人仍被困在废墟中。
·中世纪建筑坍塌,一人被困
综合意大利《共和国报》、《晚邮报》报道,今天中午11时15分左右,位于罗马帝国广场区域的标志性中世纪“塔楼式宅邸”——孔蒂塔楼发生部分坍塌,其面向Via Cavour街一侧的部分立面以及加固扶壁完全损毁。事发时,塔楼正进行由意大利国家复苏与韧性计划(Pnrr)资助的重要修缮工程。
4名被困在塔楼上层的工人很快被成功解救。其中一人头部受伤、伤势较重,但已脱离生命危险,其余三人仅受轻伤。另有一名罗马尼亚工人被困在塔楼一层废墟中。
![]()
社交平台Facebook
12时50分左右,塔楼再次发生坍塌,扬起大量尘土。此次坍塌主要涉及建筑内部楼板结构。
二次坍塌发生时,消防人员不得不迅速撤回云梯车。目前孔蒂塔楼结构极度不稳,甚至可能发生整体坍塌。
![]()
意大利消防局社交平台
目前,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中。同时,罗马检察院已就坍塌事故以“过失伤害罪”立案调查。
·俄外交部发言人嘲讽意大利,引发强烈批评
正当这名工人生死未卜之时,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的一番言论引起意媒关注。
“只要意大利政府继续把纳税人的钱无谓地花在乌克兰身上,意大利就会全面崩塌——从经济到塔楼都会倒塌。”扎哈罗娃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写道,并提及罗马向基辅提供的25亿欧元援助。
这一言论迅速在意大利媒体间传播,引发强烈批评,同时也在当下本已敏感的国际形势下,再次将意俄关系推上了舆论焦点。
“这种言论令人无法接受,愚蠢至极,粗俗不堪。更令人震惊的是,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救援人员仍在瓦砾中奋力搜救被困工人。”意大利民主党众议院党团主席基亚拉·布拉加(Chiara Brag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布拉加批评说:“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官员屡次发表轻率且侮辱意大利的言论,却一直被纵容。我们要求意大利外交部长立即召见俄罗斯大使,代表政府及全体公民表达最强烈的愤慨。这种冷血的言论只体现出一个专制且好战政权的偏狭与暴戾。”
目前,意大利政府尚未就俄方评论作出正式回应。不过,据意大利外交部消息人士表示,“任何试图将一场建筑施工事故与意大利的外交政策联系起来的做法,都极其不当。”
![]()
意大利消防局
·“命途多舛”的孔蒂塔楼
孔蒂塔楼是罗马中世纪“塔楼式宅邸”的典型代表,其最早核心建筑建于公元858年。1203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委托建筑师马尔基奥内·阿雷蒂诺(Marchionne Aretino)对原有建筑进行扩建,并于1216年竣工。
彼时塔楼高达50至60米,著名诗人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称其为“举世无双之塔”(Turris illa toto orbe unica)。
![]()
1349年,孔蒂塔楼因地震遭受严重破坏,高度骤降至如今的29米。此后数百年间,塔楼屡经地震、弃置、改造与修缮。17世纪末,教皇亚历山大八世(Alessandro VIII)在位期间,孔蒂塔经历了一次重要修复工程,如今仍可见到当时为加固结构而增建的两处厚重支撑墙。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这座塔楼逐渐破败并被弃用,一度被改作干草仓库和煤炭储藏处。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间,为修建卡沃尔大街(Via Cavour)和现今的帝国广场大道,塔楼周围的街区被大规模拆除,使其孤立于原地,同时也摧毁了曾环绕其周围的狭窄巷道网络。
![]()
不久前,得益于国家复苏与韧性计划资助的“世界之都”(Caput Mundi)项目,孔蒂塔楼相关修缮工程正式启动。修缮孔蒂塔楼总投资约690万欧元,是“世界之都”项目中资金规模第二大的工程。
修复计划旨在将这座中世纪古迹改造成通往古罗马广场的新门户,并计划将建筑内多处不当改造部分拆除,恢复塔楼原始楼层布局,并赋予其展览空间、学习教室、直通“和平神庙”(Tempio della Pace)的地下通道以及售票大厅等新功能。
这场突如其来的坍塌事故为这项耗资巨大的修复工程蒙上阴影。
(意烩原创,翻译:托特,编辑:舒廖,图片来源:意大利消防局网站、社交平台、罗马旅游局网站,转载请注明意烩:oushitalia)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