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建三局负责的长岭大桥最后一块面板的吊装。 通讯员夏梦晗 摄
11月2日,随着最后一跨桥面板成功架设,武黄改扩建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长岭大桥实现全线合龙。这标志着长岭大桥主体结构全面完工,也意味着武黄改扩建项目主线结构工程圆满收官。
![]()
长岭大桥于2025年11月2日面板架设完成。 通讯员夏梦晗 摄
武黄高速公路是湖北省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素有“楚天第一路”之称。自1991年通车以来,已运营34年,日均车流量持续攀升,目前达10万余辆,超过设计通行能力的5倍。随着武汉都市圈发展、鄂州花湖机场投运及沿线经济腾飞,交通流量激增,现有道路条件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亟须改扩建。
2023年12月,由湖北交投和中建三局投资建设的武黄改扩建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全长37.4公里,采用两侧拼宽方式,将原有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提升至120公里/小时,预计2025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
“最后一桥”合龙
冲刺年底贯通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实地探访时看到,武黄改扩建项目沿线近千名建设者和300余套机械设备正紧张施工,全力冲刺今年12月全线贯通的目标。
![]()
武黄改扩建施工场景。 通讯员夏梦晗 摄
长岭大桥是武黄改扩建项目中第二座跨河大桥,也是最后一座合龙的桥梁。位于鄂州市鄂城区团结村和杨方村,东西横跨新港河,原桥建于1989年7月,因其承载力与通行能力不足,通道净空也无法满足地方发展需要,中建三局武黄改扩建项目部于2024年成功实施爆破拆除。
![]()
长岭大桥于2024年9月进行爆破。(资料图) 通讯员夏梦晗 供图
中建三局项目部长岭大桥施工负责人孙荣介绍,新长岭大桥在原址上加宽新建,采用钢混组合梁+预应力砼矮T梁桥结构,钢混组合梁采用“开口钢板梁+混凝土桥面板”结构,全桥用钢量约1100吨。施工中运用“榀状吊装”工艺,将钢梁与23厘米厚混凝土桥面板通过剪力键紧密结合,形成高效可靠的组合梁体系。
![]()
武黄改扩建施工场景。 通讯员夏梦晗 摄
自旧桥爆破以来,项目团队克服“基底岩面破碎易漏浆”和“斜岩钻进困难”等难题,创新采用“冲击钻钻引进孔+长护筒跟进”复合工艺,高质量完成所有水中桩基成孔。在钢梁安装阶段,通过优化临时胎架基础设计,确保支撑体系安全稳定,为精准吊装打下坚实基础。
“无人摊铺”“人机分离”
路面沥青铺摊精度厘米级
作为省重点交通升级项目,武黄高速改扩建工程积极推动技术创新,近日成功实现“无人摊铺”与“固废基材料”两项关键技术同步应用。
![]()
铺设路面场景。 湖北交投集团供图
项目引入“沥青路面面层智能无人集群摊碾施工工法”,完成576.8米无人摊铺作业。该系统集成北斗高精度定位、5G通信和人工智能决策等技术,实现摊铺轨迹精度控制在2厘米以内,有效避免过压、漏压等质量问题,显著提升路面压实度和平整度。无人施工还实现“人机分离”,通过电子围栏预警和智能路径规划,降低对通行的影响,提高作业安全性。
![]()
铺设路面场景。 湖北交投集团供图
此外,项目成功完成300米“废钢渣铺路”试验,以钢渣、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固废为主要原料,既消纳废弃物,又减少自然资源消耗,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相较于传统材料,综合成本可降5%~10%。
![]()
铺设路面场景。 湖北交投集团供图
近日,记者在武黄改扩建2标段试验室看到,机械臂正将试块移入智能蒸养箱,小车沿轨迹运送样本,每块试块均植入二维码“身份证”。项目打造智慧化集群作业,压路机搭载北斗系统实时监控压实参数,路面摊铺引入3D打印技术,精度控制在3毫米内。
增强互联互通
武汉至黄石车程将缩至40分钟
中南勘察设计院改扩建设计负责人戚晨辉指出,随着沿线经济发展,高速公路路基对两侧村庄和土地的“割裂”效应日益凸显,制约区域互联互通。
![]()
武黄改扩建施工场景。 通讯员夏梦晗 摄
湖北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以“城市缝合”为理念,通过增加桥梁占比,提升下穿通道数量和通行能力,破解空间割裂问题。改扩建后,桥梁占比将达11.6%,较原比例提升近10倍,桥下空间增加15万多平方米,部分路段“抬升”以提高净空,并新增王家湾中桥等8座大中型高架桥。此外,100多处过人过水涵洞面积扩大,便利两侧居民横向联系。
鄂州市路口村党支部书记段传武表示,原武黄高速将村庄一分为二,村民出行与耕种需绕行。柯家墩高架桥建成后,将彻底畅通出行道路。
![]()
武鄂黄黄交通示意图。 长江日报制图
武黄高速串联武汉“中国光谷”、鄂州临空经济区、黄石经开区等“工业黄金走廊”。改扩建后,日均通行能力从5万辆提至10万辆以上,武汉至黄石车程缩短至40分钟内,黄石正式纳入武汉“一小时通勤圈”。
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对完善湖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国际物流枢纽、支撑武汉都市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武黄高速拥堵问题,成为连接武汉新城与花湖国际机场的黄金通道,助力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吴建波 卢家国 夏梦晗 白洋洋)
【编辑:丁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