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大家都不陌生,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剧种,是国粹;而现代京剧,曾经是特殊时期的“流行歌曲”。
时间回到七十年代,先从看电影说起。那时的电影除了革命故事片就是现代京剧。故事片不说了,只说现代京剧,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还有《杜鹃山》等。这些京剧主要以现代革命斗争故事为蓝本,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塑造了一批英勇无畏的英雄人物。
我看京剧电影不仅迫切知道情节,更关注其中人物的对白和唱词,看完电影回到家里之后就把感兴趣的记下来,有时还要模仿着说几句哼唱两声。有的唱词弄不清楚但是能哼出曲调来。
那时,大队部安装了大喇叭,经常播放京剧唱段,我们即使上山下湖远离村庄照样能听到京剧。记得我与祥东哥等一群伙伴每天一起下湖薅草、上山拾柴,我们一路说台词一路唱京剧。祥东哥唱“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音调很高,能挑上去,我挑不起来便跟着低声唱。他有时唱着唱着会把粪箕子往地上一放,折一根树枝当马鞭以鞭为马跳起骑马舞,那舞一半是模仿杨子荣的一半是即时发挥的,边跳边唱《打虎上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和伙伴们有的跟他一起唱一起跳,有的拿起铲子当小号吹,有的用铲子敲着粪箕边充当打击乐,有的用两根树枝一横一竖交叉拉起了京胡,还有的抱着粪箕当提琴嘴里发出大提琴的深沉声和小提琴的悠扬声。那种拾柴间隙的快乐是甜甜的,那是乡村野趣与现代京剧一起酿出的甜。也是那时起,杨子荣在风雪中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深深地扎根脑中,我也立下了长大去当兵保卫祖国的志向。
当时,各个大队都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春节期间会到邻近大队演出。我们大队排演的是《红灯记》,由一位从南方来苏北支教的冯秀昌老师指导,冯老师也是我师范时的同学冯骏的父亲。冯老师特别有耐心,从动作眼神对白唱腔等方面一一示范,再让演员模仿,很是辛苦。周围村的剧目就数我们村的《红灯记》演出水平最高。排练的地点就在学校里,时间是下午或者晚上或者星期天。我家离学校不过五十米,去看排练很方便,所以经常去看,学会了不少唱段与表演动作。
后来,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小喇叭,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还有的用红布包裹起来,用细线从喇叭中穿过埋在地下以确保安全。每天播放天气预报、时政新闻、现代京剧等,所以听京剧更方便了。下雨下雪不出门能听到,大人小孩一起做家务也能边做边听,吃饭时也可以一边吃一边听。
现代京剧唱腔悠扬动听,唱词凝练合辙、文化内涵丰富,令人如痴如醉。好多唱段唱词我铭刻于心。
《沙家浜》中郭建光的唱段“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中“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表现了江南的美丽富饶;《智取威虎山》中少剑波的唱段“誓把反动派一扫光”中“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望飞雪,漫天舞,巍巍层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山河壮丽,万千气象。”以优美的词句写出了北国的壮丽与美好;还有《沙家浜》中“智斗”那场戏,其中的人物对话、唱词我从头到尾都记得很清楚。这一唱段以三人对唱的形式展现了茶馆内的智谋较量,阿庆嫂以隐喻应答刁德一的试探,从而化解了身份危机。其中“背靠大树好乘凉”“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成了我们的口头禅。
有时,伙伴们遇到一起会来一段杨子荣与土匪的对话:
“天王盖地虎”
“宝塔镇河妖”
“脸怎么红了”
“精神焕发”
“怎么又黄啦”
“防冷涂的蜡”
调笑过后便都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又补上两句“老九不能走!老九不能走!”
文革结束,现代京剧也随之消声,我也踏上了艰苦的求学之路,无论风霜雪雨严寒酷暑每天读书不辍,满脑子都是之乎者也勾股定理万有引力氧化反应剩余价值顶端优势动词必动词,早已把唱京剧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八十年代初,我怀揣着梦想做起了教师,每日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沟通家长忙得焦头烂额;九十年代,现代京剧重又走进课堂,我才意识到我曾经会唱现代京剧,我曾经是多么喜欢现代京剧!
小学五年级语文编排了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唱段“临行喝妈一碗酒”,我在教学时先做铺垫,把时代背景以及唱词的双关意思解释清楚,先放开喉咙唱一遍,然后再一句一句教学生唱;学校进行元旦联欢活动,其他老师唱的都是流行歌曲,我则清唱了一段《红灯记》中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提篮小妹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老师们自然是耳目一新。
从此,我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我打开电脑慢慢复习,先前静静隐于大脑角落的演员、唱词、韵调、场景等重又浮现眼前,感觉是那样熟悉和亲切。我从《沙家浜》唱起,然后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还有《杜鹃山》,《杜鹃山》中我只会“家住安源”。把原先会唱的唱一遍要两个多小时,但是我不觉累不觉烦一直兴趣盎然。
后来,我又接触了传统京剧《空城计》、《打龙袍》、《钓金龟》、《精忠报国》等,学会了其中的一些唱段。但总觉得传统京剧比较呆板,不如现代京剧灵活;音乐效果不如现代京剧振奋人心,比如现代京剧中杨子荣打虎上山那一段,把西洋乐器也引了进来,中西结合让人耳目一新;还有场景的变换,传统京剧显得单调,现代京剧场景真实感强变换频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重要的是传统京剧歌颂的大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与老百姓的距离很遥远,而现代京剧歌颂的是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是为穷人打天下而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更贴近老百姓,更能感染人。
曾有人对现代京剧说三道四,认为现代京剧不像京剧,有点不伦不类,是挂羊头卖狗肉。京剧表演艺术家沈金波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人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强烈的个人情感在作祟;当然也有可能是有些评论家在拾人牙慧而大放厥词。我觉得无论传统京剧还是现代京剧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都是文化符号。传统的需要继承但不能循规蹈矩抱残守缺,要发展创新要与时俱进,不然“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现代京剧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所以更有生命力。
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另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京剧是国宝,有力量有温度,能给人生以许多启迪。如果你也喜欢京剧,我邀请你一起唱;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那你就给京剧一点点注意力去欣赏去学唱,唱着唱着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喜欢京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