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伊朗媒体报道,在美国2025年6月用巨型钻地弹(MOP,每枚重约13.6吨、单价超350万美元)空袭纳坦兹、福尔多等伊朗核设施后,伊朗加速导弹部队军事化,为弹道导弹配备新型钻地弹头,可摧毁地下加固目标。这标志着伊朗军事打击能力的重大提升,从“区域拒止”转向精准打击地下设施,以威慑美以等空中力量占优的对手,重塑中东力量平衡。
![]()
伊朗钻地弹头技术
钻地掩体爆破弹头靠超密外壳、延迟引信和聚焦炸药,触地后引爆产生地震冲击波,摧毁地下建筑,区别于传统炸药。伊朗此技术依托冶金、推进剂等领域进步,核心装备是“霍拉姆沙赫尔-5”导弹——其技术源自朝鲜BM-25,射程1.2万公里(可覆盖美本土),配2吨钻地弹头,速度16马赫,圆概率误差低于10米,伊朗称其破坏力超美GBU-57。其前身“霍拉姆沙赫尔-4”(2023年公布)射程2000公里,现伊朗正为导弹改装“串联钻地弹头”,先破外层结构、再内爆毁结构。此外,2024年测试的“法塔赫-2”高超音速飞行器、“埃玛德”导弹也拟整合该技术,并融入俄国“空隙感应引信”设计。2025年底,卫星已确认伊朗在西部地下发射设施(如皮兰沙赫尔网络)测试升级弹头。
![]()
佐尔法加尔弹道导弹
技术与工业实力
研发钻地掩体爆破弹头需掌握材料科学与抗冲击气动学。伊朗以德黑兰、伊斯法罕等地设施为核心,突破高强度合金钢、贫铀复合材料技术,可承受10000倍重力冲击。“霍拉姆沙赫尔-5”弹头用钨强化钢,耐1500°C高温,适配现有机动发射车,制导结合惯性导航与北斗、格洛纳斯卫星,抗干扰且精度高。不过,液体燃料导弹在发射前的加注作业耗时较长,易被探测,固体燃料导弹载弹量不足,伊朗正研发混合推进技术,2025年导弹研发投入超12亿美元,并同步研发超高性能混凝土建防御掩体,降低对外国技术依赖。
![]()
伊朗导弹计划历程
伊朗导弹研发始于两伊战争(1980-1988),最初靠朝鲜技术支持,1990年代推出“沙哈布”系列中程导弹(射程2000公里)。2009年“塞吉尔-2”(固体燃料)、2010年“齐亚姆-1”(液体燃料)导弹缩短发射时间。2015年伊核协议未限制导弹研发,伊朗持续推进技术,2023年推出“法塔赫-1”高超音速导弹。2025年伊朗现役导弹超3000枚,含“法塔赫-110”“埃玛德”等,部分经实战检验。但2025年6月美空袭暴露其地下设施脆弱性,伊朗遂加速反掩体技术研发。
战略影响
对地区而言,以色列(依赖地下核反应堆、指挥掩体)、沙特(有美支持的导弹发射井)面临新风险。以色列加速研发“箭-4”防御系统,拟购更重型美钻地弹;伊朗曾用导弹袭击美驻伊拉克、卡塔尔基地,示强对等升级。对全球,“霍拉姆沙赫尔-5”使伊朗成“全球弹道导弹大国”,挑战美反导系统;印巴或加速导弹研发,加剧南亚竞赛。东盟国家担忧波斯湾动荡推高油价(或超150美元/桶),引发通胀。此外,俄罗斯可能向伊朗共享高超音速技术,俄以导弹技术换伊朗无人机,重塑全球防务合作格局。
伊朗此举开启地下战争新时代,战略威慑聚焦“地下打击能力”,但测试不透明或引发误判,也使核谈判更复杂,可能触发地区军备竞赛。其经验显示,即便受制裁,技术创新仍能改变军事平衡,对印太地区能源安全、防务计划均有深远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