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个多世纪前,一批又一批花季少女,从山东、湖南......进疆,她们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新疆,她们把根扎在了新疆,她们被称为“军垦母亲”。
![]()
那会儿刚刚解放的新疆百废待兴,可又地处偏远,交通不发达。
“滚滚黄沙遮住天,茫茫盐碱连成片;满目荒凉杂草生,野兽出没无人烟。”
这是当年兵团战士留下的顺口溜。1950年,毛泽东命令20万驻疆战士“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依靠屯垦来戍守边陲。
![]()
王震曾扳着指头给周总理算过一笔账,整个新疆部队的男女比例是160:1,而30岁以上的未婚男女比例却是300:1,个别师团的男女比例达到500:1。
新疆可是半壁河山呀,没有这十几万人怎么守住这六分之一的国土和六千多公里的国境线?缺男少女,怎样才能让兵团战士安心驻守和扎根新疆?
“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
驻疆部队里还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抗日战争打硬仗,南下北返饿肚肠,烂(南)泥湾里去开荒,胜利以后去新疆,成了光棍,丢了爹娘。”
![]()
卢一萍的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中提到,当时部队下达了新指令,“家里有老婆的、订了婚的,可以送来;
家里既没有结婚又没有订婚的,父母亲戚能给你订一个的也可以送来;路费等一切由公家负担。”(序章第三节,《婚姻问题、妇女工作,是当时部队的“热门”话题》)
以上条件都不符合的,只能靠组织帮助解决了。
解放新疆后,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部队明确规定:“汉族军人不允许与少数民族妇女结婚。”可当时新疆的汉族人口一共才30万。
![]()
50年代初,彭德怀视察新疆时,曾对官兵们说,“我们的屯垦事业要后继有人,你们都打光棍了,谁来继承我们的事业?我跟王胡子(王震)讲了,叫他到内地招一批女兵来!”
王震还真的去向毛泽东请示,组织内地女青年来新疆工作。毛和王都是湖南人,自然先想到动员湘妹子。
![]()
1950年3月,党和国家向全国青年女性发出了“献身边疆,报效祖国”的有力召唤,一场大规模妇女“西迁从军”的运动就这样在全国拉开了帷幕。
通过各种途径,从1949年到1952年,进驻新疆女兵就达到了22870人。征女兵入新疆,大大平衡了男女比例,客观上也能适当解决士兵们的婚姻问题。
![]()
在此过程中王震将军功不可没,多年以后毛主席见到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说:“你不但是屯垦戍边的大将军,也是一位最伟大的红娘。”
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遍及天山南北,之后半个多世纪里她们将与这片土地血脉交融,相生相伴。
军垦女兵用血肉之躯,战胜戈壁
当年她们一下车,眼前一片荒凉,别说像样的房子,连树都没几棵。
没地方住咋办?自己动手在地上挖个两米见方的大坑,上面架上树枝,铺垫芦苇草,这就是“地窝子”了。
人住进去,扑簌簌往下掉灰土不说,每逢雨雪天气,泥水就一股股往里灌,床铺衣物全都得遭殃……冬天零下四五十度,经常刮大风,下大雪,住的地窝子,往往是晚上关好地窝子的门,早晨就被大雪盖住打不开了,脸也被经常冻破,脓水直往下流。
![]()
在建设边疆的滚滚洪流中,这群女性和男兵一起,住地窝子,喝涝坝水,不论冬夏,扛起农具开荒生产,成为屯垦戍边、安定边疆的重要力量。
组织牵线,美好婚姻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婚姻不一定是感情的需要,而是革命的需要。于是,组织便成了婚姻的媒介。可以肯定的是,组织的介绍首先是基于对男女双方的了解和秉着对男女双方负责的态度的。
虽然说这种婚姻并非完全出自女兵的自愿,但也不会强迫。当时通过组织介绍的婚姻,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后,却有着意想不到的结局。
据调查,这些当年由组织介绍结婚的女兵,几乎没有离异的现象,而且又几乎都是原配相伴走到了最后。
![]()
曾有人向这些女兵探究过其中的原因,女兵说:
原因之一是组织介绍的婚姻基础较好。当时经过组织介绍时,会对男女双方的政治面貌、家庭背景以及个人情况做详细的了解,这实际上是将原应由女方个人了解男方的程序,由组织出面解决,从而使双方的婚姻建立在较为了解对方情况的基础之上。
原因之二是女方的婚配对象,即那些“老干部”大多不仅非常善良,而且觉悟高,很少有大男子主义思想,对女兵的生活非常关心,对女兵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因此这种婚姻令女兵很少有后悔的。
牢记历史,感恩奋进
![]()
历代王朝在新疆屯田,从来都是一代而终,时间最长的不超过27年。
而五十年代由于女兵的加入,昔日荒凉的戈壁滩建起了一个个温暖的人生驿站,裂变出无数具有活力生机的家庭。没有她们,就没有今天日益繁荣的屯垦事业。
参军,进疆!这是当初女兵们的梦想,她们用几十年的岁月,演绎了为梦想生存的人生。
![]()
她们本被设计为安抚军心的军嫂,但她们超越了原设计的期望,她们不仅贡献出了青春和爱情,同时也使荒原上第一代母亲成为了第一代教师、医生、农技师、拖拉机手,全面改变了当地的诸多生态,使一个黄沙弥漫的粗犷世界开始绽放柔和、文明和理性的光辉。
当年西上天山的女性们无一例外地步人晚年或已离世,几十年的岁月流逝,都没有抹去那段未记入史册的记忆。这是属于她们的刻骨铭心的历史,这也是她们为之骄傲的往事,今天的我们更不应忘记!
伴随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挺进大西北已成为多少有志青年的梦想,山东女兵的后代扎根新疆这片土地,汇入了建设美丽大西北的滚滚洪流,正在上演着更雄伟、豪迈的英雄传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