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原来汉代就流行“总要来趟徐州吧!”

原来宋代就流行这些东西了

0
分享至


何以为汉?

答案将在彭城揭晓!

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开幕在即

70+学者名家齐聚徐州

共探汉文化“和合共生”的现代智慧

“何以为汉·和合共生”。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将在徐州举行。作为两汉文化的发祥地与集萃地,徐州历史底蕴深厚博大,文化遗址遗存灿烂。这次徐州要把千年汉韵搬进新时代,更要邀每一位热爱汉文化的你,共赴一场“文化共创”!

城市被文化塑造。以文润城,以文兴城,城市因文化而活力奔腾,生活因文化而有温度。

站在户部山青石板路上,指尖拂过斑驳的砖墙,耳畔传来巷口咖啡馆里年轻歌手弹唱的民谣。老墙的皱纹里还镶嵌着明清商贾的算盘声,新曲的旋律已顺着飞檐上的铜铃飘向云龙湖浩渺的波光中——这便是徐州,一座总在时光褶皱里绽放新颜的城,每一处风景都是它鲜活的文化表情。


0 1

徐州的文化表情,

是山水诗性的豪爽与浪漫

诗性的豪爽是“季子挂剑台”上的上古《徐人歌》:“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诚信如金,穿越时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站在戏马台高大的银杏树下,想象项羽秋风戏马,“云飞扬”的豪情随风起,亦随风去。


诗性的徐州有历史的壮阔。它是110多年前传唱的《徐州歌》,“莽莽古徐州,山河气势遒,赤帝成功凭徒手”,“画眉人远,燕子楼空……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萨都剌《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诗性的徐州有随性的浪漫。它是画像石《庖厨宴饮图》烤肉的香气和烟火;是“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的喟叹;是“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的率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是故黄河畔牌楼边“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的依依别情,“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的思念与哀怨。


徐州的山水新韵,是一首流动的诗、一幅立体的画。

夕阳西下,云龙湖的波光与城市的霓虹交相辉映,窑湾的炊烟与潘安湖的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曳……美景的背后是徐州人锚定目标决不放弃的坚韧与奋发。建国初期,徐州森林覆盖率只有1%。70多年的奋斗,硬是在石头缝里种出满城青绿。徐州的文化表情,不是静止的古迹、单一的风景,而是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是传统与创新的共生,是每一位徐州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


0 2

徐州的文化表情,

是街巷烟火的情感与温度

修补破损道路、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彭城七里城市更新工程惠民润心,在市民共享与文化浸润中谱写“新韵”篇章,构建起“七里一线、步步皆景”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人文气息与市井烟火交融共生,一路诗情画意。

产城人文融合,奏响创新发展的和谐律动。龟山汉墓景区的数字化展厅,全息投影让游客360度观看“镇馆之宝”——龟钮银印和鎏金铜熏,熏香的袅袅烟雾升起,穿越时空。


大型湖岛实景演出《彭城风华》,以水为媒、以岛为台、以船为席,2023年3月30日首演,恢宏的叙事、精湛的演出与高科技舞美相融合,迅速吸引全国游客,演出超千场,近40万游客登船体验。



以食养生、以食育德,地锅鸡的烟火气,盛满“大俗即大雅”的市井哲学、味觉密码,是徐州人直白、朴实,不装不秀的性格袒露。

汉文化与新潮时尚碰撞出“国潮汉风”热潮,非遗艺人将汉画像石中的出行场景融入裙摆之中,汉服、汉舞、汉乐、汉方、汉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里,老宅院改造的书店飘出墨香;大学路的科创园区里,年轻的创业者们为梦想奋斗……这座城既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既坚守着“楚韵汉风”的文化根脉,也敞开胸怀拥抱新时代的浪潮。


“以创造性转化做好文化‘活化’文章”“在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上求实效”,文化与经济共振、与时代同频,走进百姓日常,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徐州,正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古韵与新姿交织,奏响激昂的时代华章。

0 3

徐州的文化表情,

是城市品格的倔强与担当

文化塑造城市品格。下圆墩遗址“一键穿越四千年”,是徐州先民“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自觉、清醒。城下城遗址博物馆“一眼阅千年”,黄河漫灌古城,人们一次次逃离,又一次次难以割舍,“城下城、府下府、街下街、井下井”印证的是这座城市的不屈不挠。


改革开放早期,徐州是江苏仅有的两个未被列入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自费开放、自力开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久久为功,徐州实现历史性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

根脉铸魂,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新韵”之基。把敢打必胜、勇于担当的淮海战役革命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融入城市血脉,凝聚成奋勇争先的硬核城市品格。

“我征服的是巅峰,我攀登的是人生,登临绝顶,一览群峰!”“何惧前无路,登天梯,倚壮志与豪情。”大型原创歌舞剧《攀登·攀登》,生动展现大国重器、红色“徐工”的创业历程,激励着每一个“徐工人”、感染着每一个徐州人。


“唯有攀登,才能向上。”时代需要奋勇者,执着坚定,扎实朝着新的历史节点迈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文化不是“装饰品”,而是塑造城市灵魂、凝聚市民精神、驱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


看见,是一种力量。如今的徐州,从历史中走来,被文化塑造,被赋予诗意的浪漫;向未来奔腾,以舍我其谁的壮志,满弓紧弦拼经济稳增长,推动城市能级的提升,推动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联动融合发展,高歌新时代“大风歌”。


撰文 | 巴全东

徐州广电编辑 | 李彦凝

一审 | 蒋莉

二审 | 朱宸昕

三审 | 张清



转发+在看,告诉身边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无线徐州 incentive-icons
无线徐州
徐州广电传媒集团新媒体官方号
32168文章数 290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