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郑丽文11月1日刚从朱立伦手里接过印信,屁股还没坐热,就直接隔着太平洋,对着特朗普(Donald Trump)喊出了“不”。
这声“不”,可不是小打小闹的讨价还价。这是在特朗普和赖清德当局正“你侬我侬”谈“保护费”的时候,郑丽文直接掀了桌子。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郑丽文这把火,到底烧向了谁?她这“硬气”的背后,又是戳中了台湾哪个最痛的软肋?
“10%”的保护费,谁的“期待”?
![]()
要看懂郑丽文的“硬气”,得先看懂她到底拒绝了个啥。
这事儿得从特朗普说起。这位“美国优先”的代表人物,算盘打得噼啪响。他对台湾的“期待”很具体——防务预算,给我提到GDP的10%。
10%是什么概念?
我给大伙儿算笔账。现在全球公认的“穷兵黩武”标杆,常年打仗的以色列,防务费占GDP也就6%到7%。特朗普这一开口,直接要台湾“超越”以色列,奔着“军国主义”就去了。
![]()
如果台湾真这么干了,整个经济发展和民生都得崩盘。这等于说,当局每年收上来的钱,几乎全得拿去买武器,什么健保、教育、基础建设,都得往后稍稍。
这就是特朗普的“期待”。说白了,他没把台湾当“盟友”,他把台湾当成了“凯子”和美国军火商的“超级VIP客户”。
面对这么个狮子大开口,民进党的赖清德当局是怎么接招的?
赖清德不敢直接答应,那会立刻引发岛内民意海啸。但他也不敢得罪美国。于是他耍了个小聪明,搞“分期付款”:承诺到2026年,把防务费提到GDP的3%;到2030年,提到5%以上。
![]()
你品品,赖清德的第一届任期到2028年。他这是拿2030年的“未来支票”,换取美国支持他2028年连任。这笔账,算得精。
可问题是,这5%的“分期”,台湾就受得了吗?
赖清德当局为了“亲美”,已经快把家底都掏空了。前阵子同意将台积电50%的产能和上下游产业链转移到美国,这已经是在“掏空台湾”讨好华盛顿。现在还要在防务费上继续加码,等于是要抽台湾的“血”。
![]()
所以,你看,在郑丽文上台前,台湾政坛的剧本是这样的:美国(特朗普)要价10%,民进党(赖清德)还价到5%,国民党(朱立伦)在旁边“亲美友日”,顶多是在3%还是5%上拉扯几句。
大家都在一个“必须给美国交钱”的框架里玩。
直到郑丽文站出来说:“停,我们不玩了。”
“3%都不可取”,郑丽文掀了谁的桌子?
郑丽文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原话更狠。她不只是反对5%或10%,她直接说,“将防务预算提升到台湾GDP比例3%以上都非常不可取”。
![]()
她认为,这已经“超出了台湾实际能够承受的范围”。
这句话的杀伤力,比直接骂特朗普还大。
为什么?
因为它直接否定了“交保护费”这个行为的合理性。她等于是在告诉法新社,告诉全世界:别再逼台湾买单了,台湾不是自动提款机(ATM)。
这一下,就和赖清德、朱立伦之流拉开了本质区别。
赖清德的逻辑是“花钱买平安”(尽管买不来)。 朱立伦的逻辑是“少花点钱,但还得买”。 郑丽文的逻辑是:“我为什么非得花这个钱?我有别的路走!”
她的另一句话点明了这条路:“两岸能够维持和平,就不需要一场战争,对话才是两岸的最优选项!”
这就打到了民进党的“七寸”。
![]()
民进党为什么能上台?靠的就是“抗中保台”。他们需要不断制造两岸的紧张和对立,才能恐吓台湾民众,告诉他们“只有我才能保护你”。而“保护”的代价,就是向美国买昂贵的武器。
这是一个完美的政治闭环。
郑丽文现在干的事,就是要把这个环给拆了。她直接喊话:只要两岸对话和解,我们根本不需要花那么多冤枉钱去搞军备竞赛。
她还警告,一旦发生战争,台湾就是最大的输家。
这才是最接地气的实话。
![]()
说白了,特朗普贪得无厌,你就算给了5%,他还会要10%。你就算把GDP全投进去,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也无法改变战局。花钱搞军备竞赛,对台湾来说是一条死路。
郑丽文这一炮,看似打的是特朗普,实际上是把赖清德当局“亲美卖台”的底裤给扒了。
从“假议题”到“我是中国人”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郑丽文怎么这么“敢”?她不怕被扣“红帽子”吗?(事实上,她在党内选举时就被赵少康“抹红”过)
要理解她,就得看她的过去。
郑丽文早年是民进党出身,而且是“学运时代”的干将。她为什么最后退出了民进党?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发现“台独”是假的。
当年民进党的大佬,比如邱义仁、陈水扁,私下都说过,“’台独’是假议题”。
![]()
什么意思?就是这帮人喊了十几年的“台独”,结果陈水扁真上台了,他敢宣布吗?他不敢。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玩意儿根本做不到,它只是一个用来骗选票的工具。
郑丽文是看透了这一点才走的。她知道民进党那套“抗中保台”的把戏,本质上是为了政治利益,不惜掏空台湾、牺牲民众。
所以,当她这次击败了罗智强、郝龙斌这些国民党内的“老蓝男”(传统建制派),当选党主席时,她的路线就注定不一样了。
她在选举时就喊出了“我是中国人”。
这句话在当下的台湾政坛,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但也正因为如此,她获得了国民党基层(尤其是深蓝)的支持。国民党的基层已经受够了朱立伦那种“蓝皮绿骨”、处处学民进党“亲美友日”的模糊路线。
![]()
他们需要一个能明确说出“我是谁”、能明确拒绝“战车”的人。
郑丽文的上台,本身就代表着国民党内部一股“拨乱反正”力量的抬头。
所以,她刚上任就炮轰特朗普和赖清德,不是一时冲动,这是她路线的必然选择。她必须和朱立伦的“亲美”切割,和赖清德的“卖台”切割,走出一条新路。
“硬气”之后,国民党的新考卷
郑丽文的这番话,说得确实硬气,也说出了很多台湾民众的心声——谁愿意自家被掏空,去当大国博弈的棋子和炮灰?
但是,喊话一时爽,接下来的路可不好走。
第一个难题,就是美国。
她等于是在公开打脸美国的“印太战略”布局。美国需要台湾扮演“刺猬”的角色,郑丽文却说“我不想当刺猬,我想谈谈”。华盛顿那边,必然会给她施加巨大压力。
![]()
第二个难题,是岛内。
民进党掌握着行政资源和媒体优势,一定会开足马力给她扣帽子,把她塑造成“不顾台湾安全”“中共同路人”。国民党目前在岛内本就处于弱势,必须联合民众党才能和民进党抗衡。郑丽文这套“中国人认同”和“两岸对话”的论述,能不能在选举中转化为选票,还是个未知数。
第三个难题,是国民党内部。
她虽然赢了党主席,但党内的“老蓝男”和“亲美派”势力还在。她这套“硬气”路线,党内有多少人真心跟她走?韩国瑜(台民意机构负责人)等人会如何站位?这都是她必须处理的内部矛盾。
说到底,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不可能靠一个政治人物的几句呼喊就解决。
郑丽文现在做的,是试图在“全面倒向美国”和“被动等待统一”之间,寻找第三条路——那就是主动通过对话,寻求和平与和解,保住台湾的民生和经济。
她在采访中也承认,两岸不可能永远维持现状。关键是,这个变化的过程,不能走向战争,而是要走向和解与和平。
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尝试。
![]()
对郑丽文这位新上任的国民党主席,我们不妨多观察一下。不光要听她说了什么,更要看她接下来做了什么。
但无论如何,在2025年的11月,郑丽文这声“台湾无法满足期待”,就像一声惊雷,炸开了台湾政坛长期以来那个“必须对美顺从”的铁幕。
她至少说出了一句大实话:台湾,真的不能再当冤大头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