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靖 记者 李澈)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探索有效的育人模式是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聚焦铁路供电行业需求,通过系统性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了“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为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学生高质量就业,以及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为精准对接铁路现代产业链,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近年来坚持深入行业一线,系统性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并实践了以“岗课赛证”融通为核心的综合育人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深入对接产业,推动“岗课融通”。人才培养的源头在产业需求。学院电气工程系领导与专任教师团队多次赴石家庄供电维修车间、石家庄供电段石南检修基地、衡水供电段衡水北维修车间等10余个基层单位进行深度调研。通过与车间主任、技术骨干及一线员工的全方位交流,教学团队精准把握了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配电值班员等关键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基于调研成果,教学团队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革命性重构。他们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将真实的工作流程转化为教学项目,把严谨的作业指导书内容深度融入教学环节。诸如“整体吊弦的制作与安装”“C型电连接线的安装与破拆”等一线核心作业环节,被精准设计为课程的子模块,让学生在校期间即能熟练掌握岗位核心技能,实现了学习与就业的“无缝衔接”,真正做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
聚焦创新能力,实现“赛教融合”。以高水平赛事为引擎,反向驱动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该模式的一大亮点。系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赛事。
仅近两年,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荣获2024年“挑战杯”国赛银奖、2023年“互联网+”国赛铜奖等重要奖项。尤为可贵的是,这些参赛项目并非“闭门造车”,而是源自师生共同深入铁路一线,在实习实践中敏锐捕捉企业实际痛点,并结合理论知识形成的创新性解决方案。这一过程完美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形成了“赛课相通、赛课互哺”的良性循环。
夯实就业根基,落实“书证融通”。为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积极推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在学院多个部门的协同支持下,由电气工程系牵头申报的特种作业考核点已成功落地。目前,该考核点已具备高压电工、低压电工、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登高作业等多个供电相关工种的鉴定资质。
此举使得学生能够在毕业前,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便捷地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这不仅是对其大学阶段学习成果的有效检验,更为他们未来求职就业增添了沉甸甸的“敲门砖”,显著提升了职业起薪和发展潜力。
作者:李靖 李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