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A股与港股市场整体呈现分化但偏强的运行格局。A股三大指数全线小幅收涨,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超过3500只个股上涨,涨停家数超过90家,成交额保持在较高水平,显示市场交投活跃度不减。
板块表现分化显著,传媒、煤炭、石油石化等板块领涨,其中AI应用、短剧游戏等科技主题与能源板块共同推动市场情绪回暖,而有色金属、家电及锂电池产业链则出现明显调整。港股市场表现相对更强,主要指数均收涨,能源、金融与消费板块成为主要推动力,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外资配置意愿增强,市场整体情绪较前期明显改善。
今日市场走势主要由政策预期、资金轮动与产业趋势共同驱动。政策层面,“十五五”规划明确强调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AI应用、能源安全及低空经济等方向获资金关注;OPEC+计划明年一季度暂停增产,强化原油供需紧平衡预期,直接提振油气和煤炭板块。资金层面,主力呈现高低切换特征,前期涨幅较大的硬件科技遭遇获利了结,而AI应用、创新药及政策受益板块获集中流入;“国家队”资金对银行、能源等权重股的稳定持仓,以及险资稳步提升权益配置,为市场提供支撑。产业层面,AI应用生态加速落地和能源变革持续推进,成为市场结构分化的重要线索。
展望四季度,市场预计延续“权重护盘、主题轮动”的震荡格局,建议沿科技成长、周期资源与政策驱动三条主线布局。科技领域重点关注AI应用、创新药及固态电池等成长方向,硬件端需优选业绩确定性龙头;周期品中有色金属、化工及新能源链受益于全球宽松预期及盈利修复,煤炭、油气等能源板块在供需紧平衡下仍有空间;政策驱动下,“十五五”相关的新质生产力如高端制造、大消费等领域具备长期潜力。操作上宜均衡配置,兼顾低估值防御与高成长进攻,注意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及能源价格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
市场概况
今日A股与港股市场呈现“分化中趋强”的格局,资金围绕政策主线与产业趋势展开结构性布局。A股三大指数探底回升集体收红,上证指数上涨0.55%至3976.52点,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分别微涨0.19%、0.29%,午后金融、能源权重板块发力带动指数翻红,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上涨,成交额维持2.11万亿元高位,显示资金承接力仍强。
港股表现更为强劲,恒生指数上涨0.97%至26158.36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幅近1%,能源、金融板块领涨,南向资金与外资同步增持核心资产,但恒生科技指数受半导体板块拖累仅微涨0.24%,反映科技股内部分化加剧。
从市场特征看,A股呈现“权重护盘、主题轮动”特征,中盘成长股表现优于小票,国家队资金通过核心ETF维持流动性稳定,未出现明显托市动作;港股则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与金融股业绩超预期,带动市场情绪回暖。两地市场均呈现资金从高位题材向低估值价值股迁移的迹象,但科技成长赛道内部的结构性机会仍受资金关注。
板块分析
A股板块分化显著,能源与AI应用形成双主线。煤炭板块延续强势,炼焦煤价格60天上涨10.29%,机构认为行业正处新一轮周期上行初期;石油石化板块同步走强,叠加OPEC+宣布2026年第一季度暂停增产,全球能源供应收紧预期推动板块估值修复。传媒板块受AI应用端持续活跃催化,板块内多股涨停,推动情绪上行。
周期与科技板块呈现“冰火两重天”。有色金属板块大跌1.21%,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美元指数走强及市场对海外经济放缓担忧影响,叠加部分细分领域短期获利回吐。固态电池产业链深度回调,受技术路线调整预期引发资金撤离。与之相对,存储器概念股午后拉升,AI算力硬件经历前期调整后出现企稳迹象,钍基熔盐概念、存储芯片回暖等主题性机会推动局部热点轮动。
港股市场能源与金融领涨,消费科技承压。石油股指数大涨3.05%,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带动能源板块情绪,叠加中资油企盈利稳定预期增强;金融股全面走强,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增长超预期,带动板块估值修复。科技板块内部分化,新能源车交付量创新高推动相关标的上涨,但半导体板块持续低迷,显示市场对硬件赛道的业绩确定性要求提升。消费板块延续调整,受消费信心修复缓慢及旅游人流未达预期拖累,资金避险情绪升温。
投资建议
当前市场正处于“政策密集落地期”与“资金再平衡”的关键阶段,四季度投资需紧扣产业趋势与政策红利,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把握结构性机会。
科技成长赛道需聚焦“硬科技突破+软生态落地”双轮驱动。AI产业链中,算力与存储硬件经历估值调整后,可关注具备业绩确定性的龙头企业;应用端则重点把握短剧游戏、AIGC等内容生成领域,商业化加速信号为板块提供持续催化。创新药板块在医保谈判预期改善与技术突破推动下,估值修复行情有望延续,建议关注研发管线丰富的细分龙头。军工与固态电池虽短期承压,但中长期产业趋势明确,可逢低布局技术壁垒高的优质企业。
周期与资源品板块需把握“全球宽松预期+政策反内卷”主线。有色金属中的黄金品种在地缘风险与美元走弱预期下具备配置价值,铜板块则需等待全球制造业复苏信号;煤炭、石油石化板块受益于能源安全战略与OPEC+减产周期,当前估值仍具修复空间。新能源链中的锂电与风电板块,短期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但盈利修复逻辑未改,建议关注电池回收、海风等结构性机会。
政策驱动机会应紧密围绕“十五五”规划中的新质生产力方向。AI与高端制造领域,地下管网改造、低空经济等政策催化方向已形成赚钱效应,可关注具备技术壁垒的设备供应商;大消费板块需等待内需复苏信号,免税、文旅等政策受益方向可逢低布局,但需警惕消费信心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整体来看,市场短期仍将维持震荡上行态势,操作上建议采取“核心资产+主题弹性”的均衡配置策略,重点关注三季报业绩超预期与政策落地共振的领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